梦断红楼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红楼梦》的结局与敌人(2/2)
    但是与这些空话相比,目前的红学又有什么突破呢?可以说,关于反对封建的话,那个时代的红学已经都说完了。现在的红学并没有说出更多的东西。

    但是无论在什么样的场合下,有一个错误是共同的。这些人普遍认为,曹雪芹写《红楼梦》的时候,脑子仍然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如何如何,只是无意当中才透露出一些政治主题。按照这种貌似宽容,实则愚蠢的说法,曹雪芹的确“要写出自己的那两首情诗艳赋来,故假拟出男女二人名姓,”“其淫秽污臭,屠毒笔墨,坏人子弟,又不可胜数”。

    问题在于,就曹雪芹来说,《红楼梦》是为什么目的而写的。这也是我在本文一开始就提到的,要就《红楼梦》来研究《红楼梦》。至于是不是说,有某些人一看到《红楼梦》就联想到白膀子,竖旗帜,这只是个别现象。我们必须就作品的高度来研究作品。人们不是一直贬低作品在思想方面的高度吗?不是一直把《红楼梦》置于启蒙思想的水平之下吗?难道曹雪芹写《红楼梦》当真只为“传情”吗?对于曹雪芹这样的人来说,又有什么“情”是不可超越的呢?“宿孽总因情”。尽管可以在《红楼梦》里指出一百个地方来反驳“谈情派”,但是还是要提醒“谈情派”注意,什么是作者加以肯定的,什么是作者拿出来加以来否定的。

    最后“谈情派”又会说作者借这个爱情悲剧反封建。

    多么可笑啊!

    贾母笑道:“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些佳人才子,最没趣儿。把人家女儿说的那样坏,还说是佳人,编的连影儿也没有了。开口都是书香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生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个绝代佳人。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是佳人?便是满腹文章,做出这些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了。比如男人满腹文章去作贼,难道那王法就说他是才子,就不入贼情一案不成?可知那编书的是自己塞了自己的嘴。再者,既说是世宦书香大家小姐都知礼读书,连夫人都知书识礼,便是告老还家,自然这样大家人口不少,奶母丫鬟伏侍小姐的人也不少,怎么这些书上,凡有这样的事,就只小姐和紧跟的一个丫鬟?你们白想想,那些人都是管什么的,可是前言不答后语?”

    这类货色为什么会泛滥呢?

    贾母笑道:“这有个原故:编这样书的,有一等妒人家富贵,或有求不遂心,所以编出来污秽人家。再一等,他自己看了这些书看魔了,他也想一个佳人,所以编了出来取乐。何尝他知道那世宦读书家的道理!别说他那书上那些世宦书礼大家,如今眼下真的,拿我们这中等人家说起,也没有这样的事,别说是那些大家子。可知是诌掉了下巴的话。所以我们从不许说这些书,丫头们也不懂这些话。这几年我老了,他们姊妹们住的远,我偶然闷了,说几句听听,他们一来,就忙歇了。”

    可见,当代的一些没有见过世面,不懂得“大家道理”的家伙,也开始编制属于自己的“爱情故事”了。

    说实话,这里的主要问题不在于否定“谈情派”的种种一看就知道荒谬的观点。这里需要纠正一些以往的关于政治主题的错误观点。

    首先,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目的是明确的。不存在什么“爱情悲剧”说。而且,说实话,贾宝玉、林黛玉之间也未必就如同才子佳人所想,甚至要到拍合影的地步。贾宝玉、薛宝钗之间才是典型的才子佳人关系: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

    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其次,要排除所谓“掩盖说”的错误。真实情况恰好相反。“谈情”不过是为了表现其政治主题。这里的确有一个本质和现象的区别。

    但是,我承认,关于这个问题,由于历史遥远,是不是还能发掘出全部政治寓意,还是一个问题。本文力图就这个方面作一些初步的工作。但是难度并不小。只是为了证明“四大家族”与八旗制度的内在联系,我就写了很多。虽然我尽量少写,但是要让读者哪怕是大致地认识到,满清的八旗制度如何与众不同,这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其实只是举了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明朝加以对比。但是更广阔的领域,自秦以来的历史,基本没有触及。

    而前面已经说过,《红楼梦》是两千年历史的压缩。所以说作品如此巨大的容量,甚至到了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地步。但是为了完成作者的心愿,这里仍然愿意继续谈一些。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前面已经提到,《红楼梦》的主题可以从历史、朝代、家族三个不同层次加以把握。如果从历史上说,似乎描写的是唐玄宗年间安史之乱前后的历史比较合适;如果从朝代上说,显然是指明清之际,从明朝末年到乾隆这一段时期比较合适[82];如果从家族上说,显然就是指曹氏家族的兴衰。

    但是从作品的主题,从作品所表现的强烈政治历史主题来说,还是认为作品直接指向满清最合适。当时的一个旗人说得很明白,《红楼梦》不过是糟踏旗人而已。现在的困难只是在于,几乎可以肯定的事情是,作品中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几乎都可以在满清王朝中找到典故。我也试着提了几个,如乾隆的带痣的宫女,紫禁城内建喇嘛寺等等。

    在前面已经看到,作品中的“四大家族”与满清独特的“八旗制度”相关。历史地看,每一个王朝在建立之初,都会总结前面一个朝代失败的经验教训,由此确定自己的原则。汉朝是这样,唐朝是这样,宋朝是这样,明朝是这样,清朝也是这样。满清看到启蒙思想在明朝瓦解过程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从而采取严厉镇压的方法。另一方面,又将启蒙思想的对立面,即所谓“理学”吹嘘到滑稽的地步。在《红楼梦》中,关于这个方面的例子也是处处可见。例如贾宝玉多次吹嘘什么“如今四海宾服,八方宁静,千载百载不用武备”等等。而偏偏薛蟠就遇到了强盗;又有个“恒王”被流寇死于青州。

    同样,理学在明朝多少还是大家研究的对象,而到了清朝则根本被放在一边,没有人加以理睬。类似这样的休眠,为后来的思想解放,接受外来思想,创造了必要条件。

    总之,满清告诉那些学者、书生,江山是打出来的,不是论出来的;你们汉人的那一套,说说忠君为国的话,如理学,是可以的,但是要说其它的异端言论就不行了。不过如此而已。至于有人一看到康熙封给孔子一个大得吓人的空名,就羡慕的不得了,以为这才是自己奋斗的目标,那就是个人的浅薄见识了。我们不是在某个不得见人的历史时期也给某人封了一个大得吓人的文化头衔吗?但是那又如何呢?没有什么东西终归难免贫乏。而口号的作用毕竟有限。

    [78] 也没有和瑞大爷一样“精尽而逝”。

    [79] 当然,这里的推测也许会被进一步驳倒。就是说,有人找到更加准确的典故证明,贾宝玉发春梦是其他的原因等等。

    [80] 多么愚蠢哪!

    [81] 偏偏这样的人还是什么“红学”“家”。

    [82] 准确地说,主要的着眼点是康熙之后,到乾隆这么一段时间。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