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例子,比照完全是相反的,就是 “扫黄”—— 绣春囊这段。 “扫黄” 的原告就是王善保家的,但是这次扫黄是失败的,扩大了打击面,不辨是非,而且想当然。搜检大观园一事,王夫人认为除了王熙凤,别人断不可能有绣春囊。于是就把王熙凤叫来,而且情况非常严重,整个变了脸,说绣春囊就是王熙凤的,只可能王熙凤和贾琏有,别人不可能有这个。不讲逻辑,不讲查证,也不讲证明,更没有无罪推定,也不允许辩护。用的人又不当,用王善保家的,最后,绣春囊到底是谁的没查出来,却把司棋赶走了,把晴雯赶走了,弄了一个鸡飞狗跳。
还有大字报,《红楼梦》里有小字报,就是揭发贾芸的那些所谓“招揭”。《红楼梦》里还有文艺工作者和宗教工作者,戏班子、尼姑庵。还有生日派对,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那个party开得非常好。还有青年联欢节,诗歌联欢节,“芦雪亭联诗”,一边吃着鹿肉,喝着酒,一边做诗。它还写同性恋,写各种各样的人生,千奇百怪,各种故事都可以在《红楼梦》里找到某种比照,或者是反面的,或者是对比。《红楼梦》写人生的这些东西,生命力这么强,真可谓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人生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还有一个很特殊的命运——外国人基本上不接受。西方人比较容易接受《西游记》,东南亚比较容易接受《三国演义》,认为《三国演义》能够教人们智能。《红楼梦》虽然也有各种的译本,但是大部分人不知道,因为它不是作为阅读书籍而是作为专家研究书籍翻译介绍过去的。而且翻译后的《红楼梦》,无论如何是传达不出原汁原味来的。我有一年到新西兰,看过《红楼梦》的一个译者,中文名字叫闵弗德,送我一本他译的《红楼梦》,我一看王夫人全部是lady ,贾母完全是lady shi ,贾政说 “ladies and gentlemen” ,味道就全变了。文化有它的共性,又有它的不可通约性,你没法找到它的最小公分母,没法化成它的符号。说,中国有什么了不起?中国就是地大物博,历史悠久,还有一部《红楼梦》。这是将《红楼梦》作为中国的一个特点,既然我们是中国人,我们就应该好好体会《红楼梦》里的人生沧桑,好好体会其中的人生智能吧。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