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并荷花”解
荷花,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品位极高,有“君子”之称。亭亭玉立,风骨风姿尽占。荷花立身池塘水中,清香远艳,只能心赏而不可亲亵。
虽为花,却有松品竹韵,并不全凭籍新鲜色香以诱人,是为清品。
相形之下,牡丹艳而富贵,却有迎合世俗之嫌。故合宝钗身份。杏花与杏林、杏坛相关,意味着济世之才,合探春气质。梅花是李纨虚占,其实这位青年寡妇倒没有多少梅花的傲气和香雪气,但有孤洁在。余者闲花,辅佐之意也。
在《红楼梦》一书之中,名花各有主,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通过制花签行酒令,作者已经将她们的名份派定。
而荷花,在《红楼梦》全书中却没有正面出场。
“根并荷花一茎香”,在太虚幻境中是香菱册子上的诗歌首句。
那么有没有人物象征荷花?谁是这一茎荷花呢?
我的答案是,《红楼梦》当然不可少荷花,而且占据书中重要位置。那位与荷花相对应的人物,就是“十二钗”之首林黛玉。
且看,“黛玉默默地想到,‘不知还有什么好的被我掣着方好。’一面伸手取了一根,只见上面画着一枝芙蓉,题着‘风露清愁’四字,那面一句旧诗,道是:
莫怨东风当自嗟。
注云,‘自饮一杯,牡丹陪饮一杯。’众人笑道:‘这个好极,除了他,别人不配作芙蓉。’黛玉也自笑了。“
这里将“牡丹”宝钗作为陪衬,可见“芙蓉”地位之高。
荷花又有别名为“水芙蓉”。
秋天游大观园时,黛玉又说,她只喜欢李贺诗中“留得残荷听雨声”这一句。可见爱荷爱到残荷。殒残之际,也挺拔池中,风中叹息,情归大地。
这都是虚笔,都是补笔。那么说明黛玉是荷花的“正笔”在哪里呢?
警幻仙册诗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这第二句,不用解释,幼时被拐子带离了温馨尔雅之家,痛煞父母,一个好端端的家从此败落。而她自己则被卖来卖去,最后落在了无行无德的薛蟠之手。
而第一句“根并荷花一茎香”作何解释和推衍呢?
对此,续作者高鹗无甚说头。他已经丢开此笔伏线。也无力引导下去。后世论者也尚未顾及。
须知《红楼梦》一书无虚设之语,不可能只是一句空头赞颂香菱的话。
《红楼梦》中有荷花,以及“谁是荷花”,已经有案可查。
而香菱所“根并”之“荷花”,乃是黛玉。非她莫属,必须落实在她身上。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