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思源看红楼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2)
    妙玉去年来京前父母均已亡故,而去年冬天师父圆寂前有遗言,说她“衣食起居不宜回乡”。六十三回邢岫烟说过去曾和她做过十年邻居,租的就是妙玉修行的蟠香寺的房子,所认的字都是她传授的。由此可见,妙玉被迫出家时还不到10岁。妙玉之所以“不宜回乡”,据邢岫烟说是由于“不合时宜,权势不容”。所以清高,不同流俗,不趋权势。大观园刚刚建造完毕,采访聘买得十个小尼姑、小道姑,林之孝家的请她时,她说:“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是王夫人命人下了帖子备车轿去请,她这才来的。她的仕宦家庭出身和被迫出家,是带发而不是落发修行,以及两个“不宜”所反映的个性,这三个方面是我们解读妙玉艺术形象的三把钥匙。

    我们要从妙玉的心理创伤的角度去看待她的脾气。她之所以怪癖如此,是三个因素造成的:一是从小多病且娇生惯养,二是被迫出家,三是不能还乡。

    正因为她自己出身于官宦之家,家中非常有钱,因此很可能娇纵任性,又兼自幼多病,脾气就比较大。她又格外有才,所以一般人就不入她的眼目。

    一般说女子“才貌双全”,表示条件优越。而妙玉则是“才财貌三全”:她除了容貌美丽,才华横溢,还广有钱财。这从“栊翠庵茶品梅花雪”中她拿出来招待贾母等一大批客人的茶凹晶馆联诗悲寂寞具就足以看出。这些连贾府也未必拿得出来的希世珍品决不会是她的师傅传给她的,而是她家中原有之物,父母双亡后她带来的。

    为什么妙玉“不宜”回故乡苏州去?她究竟因为什么原因为“权势不容”?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这个问题看来需要做一点小小的考证。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