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边上几个千户模样的蒙古将领督促着士兵向港口两侧土丘跑去防卫设施都在高处大伙必须赶在敌人杀到门口之前赶到。几个动作相对敏捷的士兵跑上了炮台七手八脚解开炮衣把从来没使用过的铜炮推上炮位。拣来石头砸开火药箱子用手捧着将黑色的药粉一把把装进炮口。
“到底装多少合适啊!”有人带着哭腔问道。黑色的火药顺着手指缝隙流沙般落了满地。
“箱子上不是有字么要看敌人多远!”有明白人答话。
“我不认识啊不是汉字!”装药者继续哭道。为了显示蒙古人的高明宫廷秘密制造的火药在包装箱子上都写上了方块蒙古字那东西一般人不认识。
“按训练时的口诀装药六斤半!你们这些该杀的笨蛋!”终于过来个明白将领气急败坏地命令。
“敌人多远啊这么快是两千步还是一千步啊!”装药者被骂得楞了楞继续焦急地喊。
火炮是仿照大宋岸防炮标准造的用法也是奸细们以生命为代价抄来的。为了保住这个造船基地大都城的北元官吏们在国内大多数重镇还没有火炮的时候优先运到釜山二十几门来。
但是他们忽略的一件事武器是需要人来用的。百工坊那种落后的制造方法和大元朝兵部原始的管理制度导致火炮和弹药的造价极高。平均三十两银子一枚的价格让守岸的蒙古武将根本不敢给士兵们操练的机会。跑步入位推炮等临战姿势士兵们平素操练得虽然步尽心但是日久生熟。怎么瞄准怎么打才能威胁到对方战舰无论对士兵还是军官就完全靠运气蒙了。
“乒!”在主将的威逼、鼓励兼催促下第一枚炮弹终于飞出了炮台在半空中画了一道歪歪斜斜的弧线一头扎在港口内。
“乒”、“乒”十几枚动力不足的飞出三百多步落入海面。高高溅起的水柱吓得周围几艘高丽战舰连忙躲闪。炮台后督战的军官破口大骂命令卫士冲上去将差点打了自己战舰的冒失鬼拖下来鞭打。这一来炮台上的操做度更慢了直到敌舰纷纷推开了侧舷远射窗还没能准备好第二次打击。
“天旋、天机清理炮台。其他分队封锁港口!”杜浒放下望远镜信心实足地命令道。传令兵快跑向主桅片刻信号旗就从桅杆尖端升了起来。
此战杜浒势在必得。
四个多月前当杜规从两个高丽复国者口中套出北元在高丽准备战舰的情报时破虏军上下都吃惊不小。如今大都督府稳定控制地区皆靠大海如果保不住海上优势近年来所有血战成果都会被毁于一旦。所以情报部门迅增派人手混在走私商人的队伍里将高丽几大造船所的规模以及周边情况打探了个一清二楚。
文天祥一面派人综合分析这些情报一面将水师派往南洋“剿匪”。当杜浒等人从南洋回到泉州的第二天大都督府的最新作战计划就送到了。
文天祥命令水师放弃休息马上到福州港补充弹药、给养。待物资补充完毕后立刻启程攻击釜山等高丽军港。力争在高丽水师没形成规模前将其消灭掉。
杜浒在高丽复国者林声的带领下星夜奸到。刚开始的时候大宋水师官兵们着实被釜山舰队的规模吓了一跳特别是从望远镜中看见敌方炮台后更是对犹豫是否该调整作战计划。但是看了高丽、蒙古水勇们慌乱的表现还有敌人的第一波炮弹轨迹大伙的信心全被鼓起来了。
“杀上去让他们知道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水师”有人放肆地喊。他的喊声得到了极大范围的响应欢呼声里方胜、苏刚二人各带一支分舰队高贴着港口兜起了***。侧舷上火光闪动一枚接一枚炮弹飞出炮口砸在港口两边的高地上。大部分炮弹没有集中目标在高地上炸起一团团烟雾个别炮弹落在了炮位附近将高丽人的火炮和炮手一起掀起来翻向半空。
高丽、蒙古联军操炮反击炮弹乱纷纷地射出来砸在舰队附近的海面上。岸防炮的尺寸远远大于舰炮炮弹威力大掀起的水柱有一丈多高看上去甚为骇人。但天旋、天机两支舰队仿佛没看见这些威胁般靠近抓远飙远靠近画着折线将一**弹丸送到对手面前。
其他几支分舰队也开始了攻击动作分散成一条条纵队插进高丽战舰群中。自从大宋水师成立以来最多的战斗都生在敌人的港口内。打这种窝在港口里的船只各舰舰长都非常有经验。在他们的掌控下大宋战舰与高丽战舰一直保持着五百步左右的距离这个距离对方的弓箭、床弩无法危险到大宋战船而装各在大宋战舰上的火炮却可以用水平的角度向对方轰击。
“轰!”一排炮弹从兴化号侧舷飞出将对面的高丽战舰硬生生击成了数段。兴化号舰长许杰明惊讶地张开嘴巴看着被还原成木片的高丽巨舰变成一团火球。他惊呆了从没想到自家的火炮有如此威力。
“省着点每次十炮齐射就行不五炮齐射其他火炮装药休息从船头到船尾轮番射击!”在兴化号战舰旁边仙游号舰长郑葱冲着传令兵大声喊道。他看出来了高丽战舰是摆设不是用来打仗的。一炮弹就能射沉的战舰大宋水师从来没见过。
传令兵跑下炮舱片刻后仙游号的火力弱了下来。但船不减带着其他几只战舰游龙般在慌乱的高丽战船间往来穿插几乎每一次炮击都能将一艘高丽战舰送到水下。
大部分战舰都自觉减少了一次齐射的火炮数经验丰富的舰长们看出来了高丽船的结实程度照着宋船相差太远就是南洋那些海盗手里的破烂货都比高丽人早的巨舰结实。
明明没有挑战大宋的实力高丽人为什么要给蒙古当打手呢?杜浒在座舰上看着如同儿戏一般的战场默默地想。
没有答岸岸边火炮的殉暴声此起彼伏硝烟遮住了朝阳的颜色。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