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录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二章 蝶变(二 上)
    蝶变(二上)

    “6卿朕不知道此语何解你能替朕解释一下么?”傍晚泉州行宫幼帝赵昺笑眯眯地将一本书摆到了6秀夫面前。

    他依然沉浸在白天的兴奋中虽然白天慰劳将士的行动在最后关头被杜浒“无意间”安排的献捷抢了风头但赵昺深信凭借自己白天在众人面前讲过的话将士与百姓们会牢牢记住大宋有一个年少但睿智的皇帝而不再认为自己是生长在深宫中对外界一无所知的废物。

    “臣尊旨!”6秀夫快步上前捧起赵昺画了墨线的书稿。

    皇帝陛下太聪明了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6秀夫有些拿不准。赵昺画线部分文言写得很简单。与其是说在向自己讨教不如说在试探自己的政治态度。

    想了想6秀夫决定具实相告。指着“太宗曰:《司马法》言:‘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此攻守一道乎?’”这段文字解释道:“陛下‘国虽大好战必亡!’这句话最早出现于司马法是兵家之作。司马法是否是伪书臣不敢妄断但就这篇大唐太宗与李靖的问对臣以为两句话必须连起来解才不失片面!”

    “哦!”赵昺诧异地看了6秀夫一眼最近一段时间抨击文天祥的折子都以文天祥穷兵黩武为借口。所以赵昺本以为从6秀夫的解释中自己多少能探出他目前到底更倾向于谁没料到与自己有师徒之义的6秀夫居然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于今这句话更要慎重理解!”6秀夫人笑了笑也不戳破少帝的心思耐心地讲授道。

    “于今难道古时与今时不同么?”赵昺瞪大了一双眼睛问看上去非常天真无邪。

    “时势不同自然不能照搬古人之言。蒙古、女真、都是在百战中得天下却能席卷中原好战却没有亡国。我大宋修仁德却……”6秀夫长叹一声结束了自己的话。

    本来他也不明白为什么蒙古好战却不亡国宋修仁义国家却越来越弱。今日看了水师带回来战利品时百姓们的表现终于悟到了其中三味。

    “6卿不妨直说此乃深宫你我为师徒并非君臣!”赵昺继续追问拿出一幅不打破沙锅不罢休的劲头。他自幼师从6秀夫、邓光荐两位名儒学得都是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但随着年龄增长和见识的增加慢慢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目前虽然没有机会把这些感悟与实践相印证但大宋养民三百多年慢慢找实现抱负的契机总是有的。

    “蒙古人打仗抢了东西全体蒙古人多少都能分一些。虽然好战部族百姓却能从其中捞到好处。所以百姓愿意作战甚至人人以作战为荣。我大宋作战百姓除了交粮纳款何时分到好处来。所以无论胜败百姓的生活都会变得艰难自然没人愿意打仗了。越打越弱也是正常!”6秀夫正色道他希望幼帝能明白很多古人言语都是有其正确范围与适用条件的并非放到四海皆准。

    “依照卿家所说的道理所以文丞相才…”

    “所以文丞相才把战争红利分给百姓像文大人这样的俊杰几百年难出一个。我大宋无人可替代啊!南人天性柔弱不以利驱之谁人远离家乡为他人杀敌!”6秀夫语重心长地说道。

    最近朝堂中已经有人提出了偏安的建议。这种没远见的话自然有其成因今后福建和两广越富庶恐怕支持偏安的声音越大。而对一些试图恢复祖宗制度的人而言偏安也是他们与文天祥争权的最好机会。

    6秀夫不希望这种情况出现以往的经验告诉他一旦选择偏安蒙古人很快就会扑过来大宋就会重蹈前几年的覆辙。

    “朕明白了!6大人说得有道理!”赵昺点点头若有所思般说道。

    “陛下要做大宋中兴之主就得有常人难及的肚量。文大人无妻无子……”6秀夫低声劝道。

    “朕会让母后帮着文大人寻一个好妻子!”赵昺又开始装傻假做听不懂6秀夫的言外之意。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已经知道皇权到底是什么?同时也知道此刻自己这个皇帝比起大宋历代帝王手中拥有的权力都小得多。有人私下建议他想办法回收皇权也有人劝谏他不要轻举妄动以免重蹈哥哥的覆辙。两种观点赵昺都仔细考虑过。他现在倒不担心文天祥会威胁到自己的安危相反他比6秀夫还相信文天祥的忠诚。

    “正因为忠诚所以文天祥才不会弑君夺位。正因为文天祥不会弑君朕才得抓紧时间恢复祖宗基业。”赵昺不止一次这样告诉自己。他知道如果换了他人执政自己白天劳军之举就可能引来杀身大祸。

    但文天祥不会这样做所以赵昺敢去收买军心。赵昺现在不敢保证的是文天祥百年之后他得继承者还会不会如此宽容。

    所以无论文天祥怎么对他好他都得努力。这是他作为赵家子孙的责任也是宿命。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