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当万里挟白羽
元杂剧时代, “宋公明” 终於登场。通常剧中宋江会有如此自我介绍:“某,姓宋名江字公明,绰号顺天呼保义” 、“但有不得已得好汉,见了我时,便助他些财物,因此天下人都叫我作及时雨宋公明”,或者谈到梁山情形时提到“杏黄旗上七个字‘替天行道救生民’ ”。 在龚开的赞中, “呼保义” 的绰号已经出现,而那时的意义,偏近“呼作保义郎” -- “不假称王,而称保义” 。元杂剧中,“呼保义” 、 “及时雨” 的称号交替使用,“呼保义” 的意义似乎更贴近“呼群保义” 的概念。杂剧故事,多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绿林公案,与欺压良善的衙内、令史、通判等统治者争斗的故事。这类故事,显然也打上了反抗者们理想的烙印。 宋江在剧中,是纪律严明、爱护弟兄、杀罚决断、除暴安良的世外理想国统治者形像。他“风高敢放连天火,月黑提刀去杀人” ,梁山的弟兄们“得胜了时,大道舍命赶官军;若是败了时,芦苇丛中藏身摸不着我的影” ,没有半点妥协余地,但却也没有一个情节是好汉们滥杀无辜的。相反,从<<李逵负荆>>中看出,假设是义军内部首领扰了民众,也要被执行纪律。
“公”也、“道” 也、 “明” 也、“天” 也,从这里而始的宋江宋公明,已是一个典型的民间英雄,一个“公明” 、一个“天道” 同时出现,告诉我们,“公明” 之出,便是要执行“天道” 。天道为何?各人有各人的解释,然而仅从以上宋江宋公明这一形像的演化分析来判断的话,“天道”便是代表人心,特别是反抗现实者的期望。 如胡适所言:“把‘替天行道救生民’ 的招牌送给梁山泊,这是水浒故事的一大变化,既可表示元朝民间的心理,又暗中规定了后来<<水浒传>>的性质” 。此时宋公明身上,寄托了时代人心的太多期望,“义” 与“仁” 的成分已加至极致,而“忠” 的部分,则相形见绌了。
徒向深芦抚青翎
明之代元,太祖起身草莽扫荡群雄,既而屠戮功臣,宋覆国之鉴在前, 边廷之警又未解。 於是,宋公明的故事里,加入了权谋机略,加入了招安后的悲剧,加入了平辽故事,也同时,为了能使各阶层接受,加重了宋公明的“忠” 、“孝” 的部分,如李贽所言“啸聚水浒之强人” “欲不谓之忠义不可也”。於是,一个宋江,既要“公” 、又要“明” 、还要“忠” 、 还要“义” 、还要“仁” 、还要“孝” 、还要“智” 、还要“勇” 、还要“严” 、还要剪平群雄,最后鸟尽弓藏,何其难也! 一个由历史的宋江而至民间的公明,再入文人之手,成为小说中的“呼保义” ,如吴从先所说“人人得呼公明,人人咸愿为公明用也”,要想他性格不复杂,不矛盾, 何其难也!一部<<水浒>>,少年要读效其义气,老年要读观其机略,身为贵族的武定侯郭勋要刊刻其书、周宪王要做水浒杂剧,身为文人的李卓吾、袁无涯要评忠义,金老爷子要揭宋江之虚伪,无产阶级要斥其投降,一个宋公明,要想再稳稳当当作一个简单化的“英雄” ,不想同时具有“养济万人之度量” 、“扫除四海之心机” 、不想“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 、 “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 ,不想 “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 、不想“端的是挥霍,视金似土” 、“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全人性命” 、不想题咏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他年若得报冤雠,血染浔阳江口” 、不想“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不想“只等金鸡消息” 、不想感慨“拣尽芦花无处宿,叹何时玉关重见” 、不想下定“纵使宋朝负我,我忠心不负宋朝” 的决心,又何其何其难也!!
这里,不用再深究小说中宋江人物形像的意义,倘小说对这个金老爷子都不得不承认的“以成一书之纲领” 的宋江所作文字尽是屈笔的话,那么自然可以对他有任何理解;但倘认这样一部源来多端的古典小说未必有那样多“春秋笔法” 的话,那么,那个被各时代各阶层人赋予了不同期望的宋公明,那个能统御一百单八形形色色出身性格才能各异的好汉的宋公明,就是水浒中当然的英雄。从我的角度看,这一艺术形像的身上,集合了所有历史上义军首领的特点。他会在作小吏时便安排下退路,但也会在还能保持身份“清白” 时屈身;会在起初时,为达到目的放火杀人,将青州城外打成白地,也会在日后逐渐严肃纪律,不妄杀百姓;会在落没时慨叹身世浮沉,以至题下反诗,但也会在选定招安道路后绝不回头;会为聚集力量收拢人心招降纳叛,也会在兄弟零落时悲伤感怀;会承认辽国的说降书讲得有理,也会为民族与国家义无反顾。。。这不是一个真实的人物,却汇聚了所有期待者的真实情感。
那个“刀笔敢欺萧相国,声名不让孟尝君” 的宋公明,那个“济弱扶倾心慷慨,高名冰月双清” 的宋公明,那个“仁义礼智信皆备,曾受九天玄女经” 的宋公明,那个“江湖结纳诸豪杰,扶危济困恩威行” 的宋公明,那个会“呼酒谩浇千古恨,吟诗欲泻百重愁” 的宋公明,那个醉书“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的宋公明,那个会“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 的宋公明,那个“离愁万种,醉乡一夜头白” 的宋公明,那个咏“嘹呖忧愁鸣咽,恨江渚难留恋” 的宋公明,绝不会是一个可以用“奸雄” 二字轻松概括的宋江,却是一个汇聚了千千万万人不同的理想的悲剧式的英雄。
当然,故事发生在西方大航海时代以前,八百里水泊也终不是新大陆,你不能要求一个那个时代的英雄会成为华盛顿或者玻利瓦尔。 “四海英雄思慷慨,一腔忠义动衣冠”, 在故事里,宋公明失败了,败亡在奸臣昏君之手,也败亡自己的“忠义” 观念下;但在现实里,仅仅“公明”--造反者的头领与“水浒”--造反者的理想国的故事、 名字存留与传播这一事实,便已标示了小说作者与读者所期待的,与时代相抗的精神的胜出。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