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夜雨点评水浒传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水浒》中的腐败现象
    大家基本上公认《水浒》是部“只反贪官,不反朝廷”的作品。应该说当时贪官极多,吏治相当。书中曾说过:“那时朝廷奸臣当道,谗佞专权,非亲不用,非财不取。”这任人唯亲应该说是当时的表现之一。像蔡京的儿子蔡九被派到江州这等钱粮丰厚的好去处做知府,女婿梁中书到北京大名府任一把手,也是经济繁荣的地方。高俅的侄儿高廉、慕容贵妃的兄弟慕容知府等都做了大官,就连童贯的秘书(门馆先生)程万里也弄了个东平府的一把手干干。可见“朝中无人莫做官”,这句话说的真是很有道理。

    这些靠关系当了官的,自然也要对“朝中的人”有所回报,必然要勒索民脂民膏来孝敬他们的上司或靠山。大到像梁中书十万贯生辰纲这样的大手笔,小到一个阳谷县的县令也是“自到任已来,赚得好些金银,欲待要使人送上东京去与亲眷处收贮使用,谋个升转”,因怕路上被劫,故派武松送去。武松不在家中,于是才发生了武大被害一事。看来真是无官不贪。这是当时的第二个特点。

    《水浒》中的第三个特点是欺下瞒上。像高俅征讨梁山泊时三次大败都被瞒过,蔡京、高俅等四大奸臣组成利益集团,互相掩饰,互相包庇。朝中其他人都不敢声张。可谓一手遮天。这种瞒上不瞒下的事情而且当时都成为风气,连李师师这等当妓女的都知道,高俅损兵折将就不敢上秦,只瞒着宋徽宗这一个大傻瓜。就像书所写的宿元景,虽然是以忠臣的角色出场的,但是宋江劫了金铃玉挂攻破华州这么大的事情,也被宿元景编好的花言巧语遮掩了过去,根本没有奏明皇帝。宿元景这忠臣字号的都欺君欺起来如家常便饭一般。看来这瞒上的功夫官员们都练得纯熟至极,这皇帝比三岁小儿还好哄。。

    欺下的现象也非常严重,不用说一般的老百姓,就是军兵将士也常被欺负。宋时的武将地位比较低,常受文官欺负。像花荣的造反动机可能主要就是因为清风寨的文官刘高欺压的原因。普遍士兵更不用说了,克扣粮饷是常有的事,像书中写官府带兵讨王庆时,居然在士兵们就要上阵拚命的时候还克扣粮饷。结果士兵忍无可忍,先起了兵变。像梁山招安后也先受了回气,“陈桥驿滴泪斩小卒”一回中梁山军卒杀死朝廷派来的人就是因为酒肉被克扣而起,这样的官兵哪里还会有战斗力?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