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我们看到开始闹事情的人,多数还是愿意安分守己的将自己的牢狱生涯度过去,任人在自己脸上刺个字,然后回去过安稳日子。更有宋江这样的人,时时都不忘漂白自己,不但让人将脸上的烙印给去了,而且最后投了降,找了个回归朝廷的好出身。
由此,我们也看出开始那些人落草的某些偶然性,鲁达失手打死了郑屠,宋江失手杀了阎婆惜,武松一气之下杀了潘金莲;甚至连夺生辰纲的晁盖他们,也多用和平手段,将人麻翻在地,决不趁机灭了口。象石秀那种处心积虑要杀潘巧云这种堕落犯罪情形,还真不多见。以至于让人疑惑,这样的人也不算坏,怎么就变身当了强盗乎?当年鲁迅分析说,人容易根据自身的身份及所得利益情况来阅读小说,受了官府的气的,就要去看《水浒》;受了上朝好处的,就要去拥刘。just so so.
前面说过,独行侠的情谊解决不了日益壮大的水浒的组织问题。便是宋江出场的时候了,宋江的出现,开始改变了故事的发展思路,众多的人围绕在他周围,他也用各种馊主意拉人人伙。这个道理就象贪官拉人入伙一样,你不加入到我们这里,一是你开展不了工作,一是你得不到利益;你一旦加入我们就算有了保障,工作成绩有,好处也有。当然,这些入了伙的官后来被人发现了,就赶紧什么都招,争取宽大,以便于恢复到原来那个大体系中寻求庇佑。但那个大体系最讨厌背叛了,现在搞得他只能自杀,这样在小体系中还能得到些安家费。
在宋江的头脑里,有三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一是队伍的建设问题,一是队伍中的安定团结问题,一是队伍的出路问题。且不说第一个,就说安定团结吧,宋江就花费了不少脑筋。除了他个人的魅力,就是能够接纳人,礼戴人,包容人之外,他还想到了排座次。排座次就是建立秩序,就跟现在军阶一样,只是更为细致。很多人就发现这个座次有点意思,大家可以参考看。不过跟《隋唐英雄传》里那个传说中的功夫座次相比,这个座次具有更为复杂的权衡结果,丝毫不亚于十大元帅的次席。要知道,中国人是很讲面子的国家,每次领导人出现前都要根据自己官阶大小、资历高低排个队,然后才能出现在会场,呵呵。如果乱了,大家就猜测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哈哈。而且开代表大会的时候,能够在台上坐着和在台下坐着是非常大的差异(前者似乎具有发言权),所以看某某大会的时候,台上分五排坐了一百多人,台下也按顺序坐。我们就经常能看到台上的人在睡觉,台下的人也在睡觉。真辛苦呀,幸好中国人都知道重要的事情都不是开会决定的,否则被外国人看到影响多不好。
梁山次序大致上靠几样来权衡,一是集团,一是功夫高低,一是门面工程。所谓集团,就是紧密团结在宋周围的要向上拔,别的集团要向下压。功夫高低只是个大致的区分,比如前三十六比后72普遍要高些,也重要些。门面有时候和功夫容易混在一起,因为大家不是根据比武来定位次的。不过有个特点,就是有一些多少不情愿投奔过来的将领,占了不少重要位置,挤压了鲁达这一集团。比如卢俊义、秦明等等。他们根基不深,而且势单力薄,很容易对付,偏偏他们名头响,可以服人。……其实只要看看49年时候的第一届国家副主席跟现在的差异,就明白所谓民主人士的地位了……
我前面说过,小说开头象泉水一样喷涌,后来象大河一样浩荡。也可以认为开始象春天的花一样,不经意间开一朵特别显眼,等到暮春时节乱花迷人眼,反倒看不真切了。所以要将几个鲜活的人物放到前面写,而后这些人性格越来越平庸,以至于宋江改造的不成样子了。因为大家都不知道宋江原本是个什么样子,所以我也只是瞎猜。不过在中国搞政治的,无非象刘备一样忠厚似伪,象孔明一样妙算类妖(鲁迅语),后者是说吴用的。我们在宋江身上看不到英雄气是很自然的,也许因为已经被晁盖分去不少吧。想玄奘也是个勇敢的牛和尚,在西游记里却啥都不是,没有办法呀。
终于决定写到结尾,就是征方腊的时候,大家都死了个光,就象秋天叶子都落尽了。提那些为朝廷效忠自杀的人也许无趣,不妨提在塔死掉的人,鲁达(据说武松和林冲也死在这里)。我一直没有参透鲁达死的奥妙,鲁智深自己听到潮汛的铃声,突然想到当和尚时候师父给他的偈子里的话,知道自己的死期到了。他仿佛悟到了“命(命运?)”与“生(生死?)”的关系。就仿佛花知道开花的期与花落的期,混沌、自由而生的鲁智深顿时体味到上苍的巨大存在,他不再反抗,反而归于安详。和那些死都要表达某种寄托(宋江忠朝廷,吴用等忠宋江)相比,他显示了更大的智慧,以至于仿佛他当和尚是必然似的。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