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显著的证据还是来自《水浒》本身,梁山寨主晁盖被在曾头市被曾家府射死,这是《水浒》中的重大关目,从此梁山与曾头市结下大仇,大兴问罪之师。这个曾家府是从哪里来的呢?《水浒》第五十九回明写:“这个曾头市上共有三千余家。内有一家唤做曾家府。这老子原是大金国人,名为曾长者,生下五个孩儿,号为曾家五虎。”,这可真是奇哉怪也!当时宣和年间,金国刚刚才在极北苦寒地带兴起没几年,正忙着和辽国打仗,为什么在中原会出现金人的地主庄园和武装力量呢?为什么梁山泊在前八十回唯一一个阵亡的头领就是寨主?为什么又偏偏就给这么一伙奇怪的外国侨民射死了呢?现在答案昭然若揭了,说书者或作者无非是以此点醒后世读者,金人,才是梁山好汉真正的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
水泊梁山的大堂上挂了块匾叫“忠义堂”,这块匾在某个时期曾经饱受批判。“忠义”二字有何深义呢?因为在宋金年代,北方各路抗金义军就专称做“忠义军”!
至此事情已经很清楚了,梁山泊是忠于赵宋的,然而说书者因为环境的限制,不得不让他们去跟宋军做战,随着战争规模越大,这个矛盾越突出。解决的唯一办法就是招安。现在看来这个解决办法还是不太成功的,不太为现代读者接受,原因在于小说对前期反抗的描写太成功!然而又有多少人能理解其中的苦心呢?
招安之后《水浒》并没有结束,在其后的故事中,具有影射南宋正规军抗金事迹的意味。破辽国一节自不待言,请看破辽的结局:梁山人马已在燕京城外团团围定,旦夕可破。辽国狼主却遣使来到东京,“见了太师蔡京等四个大臣,次後省院各官处,都有贿赂。”,于是“令宋先锋收兵罢战,班师回京;将应有被擒之人,释放还国;原夺城池,仍旧给辽管领;府库器具,交割辽邦归管。”,梁山好汉破辽国,在历史上自然是没有的事,然而联想到二十多年后那十二道金牌,其中比拟的意味还不够明显吗?
《水浒》最后的结尾异常凄厉悲怆,梁山好汉,在为宋王朝南征北战,出生入死之后。他们所得到的是什么呢?是两壶毒酒。人民怀念他们的功绩,造祠堂以祭祀。神灵哀怜他们的不幸,封为梁山泊土地。而岳飞在死后不久,不也被南宋人民奉为土地神吗?《水浒》的最后一回,宋徽宗梦游梁山泊,梁山好汉的幽魄向他诉说衷曲枉死之冤。而李逵,“手持双斧,厉声高叫道:皇帝,皇帝!你怎地听信四个贼臣挑拨,屈坏了我们性命?今日既见,正好报仇!黑旋风说罢,抡起双斧,迳奔上皇。”,这一声断喝,难道不可以看作中原望断、泪尽胡尘的北方人民,对宋朝君臣发出的一声质问吗?
《水浒》中的抗金意味,在海外早已传播多年。可见张爱玲《国语本<海上花>译后记》:
“《水浒传》源自民间传说编成的话本,有它特殊的历史背景,近年来才经学者研究出来,是用梁山泊影射南宋抗金的游击队。当时在异族的统治下,说唱者与听众之间有一种默契,现代读者没有的。”。
《金庸与池田大作对话录》:
“金庸:据孙述宇教授在《〈水浒传〉的来历、艺术与心态》这本精采著作中的分析,《水浒传》故事的起源与抗金名将岳飞有很大关系,本来反抗外敌的意义还大于杀官造反。”
可惜台湾学者孙述宇教授的原文无从得见,本文部分材料来自一些转述。
《水浒》的续书,除《荡寇志》外无一不是以抗金为宗旨,其中犹以《说岳全传》最为著名,岳飞在书中就是林冲、卢俊义的小师弟。当年那些在金人统治下忍辱传书的民间艺人,还是可以含笑九泉的。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