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众制药厂工人理论小组 (1975.12.25)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文艺作品歌颂什么,反对什么,往往是通过对主要人物相互关系的描写反映出来的。《水浒》正是通过描写宋江和晁盖、宋江和高俅的关系,宣扬投降主义。
一
从第十八回《宋公明私放晁天王》到第七十一回《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屏晁盖于一百○八人之外”,作者写了宋江先放晁盖,后屏晁盖的全过程。
宋江放晁盖,是《水浒》作者寓意很深的一笔。作者让宋江以放晁盖出场,一开始就把他写成晁盖的救命恩人。作者用怎样的手法写下这一笔的呢?首先,把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的反抗活动仅仅局限在只反贪官这个框框里。晁盖他们仅仅因为“梁中书在北京害民,诈得钱物却把去东京与蔡太师庆生辰,此一等正是不义之财,取之何碍”,充其量只是反了梁中书、蔡京这些贪官而已。其次,着重渲染了宋江的“仗义”,把他美化成所谓救人危难的“及时雨”。宋江放晁盖,是为了给宋江脸上贴金,为他篡夺梁山起义军领导权制造舆论。再次,写宋江对晁盖的不满。他要晁盖“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不想晁盖上梁山造反,干下了被他认为是“犯了迷天大罪”、“灭九族的勾当”。
所以,《水浒》作者写宋江放晁盖,即是为了表现宋江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思想,也为后来宋江屏晁盖设下了伏笔。故“放”中就伏下了“屏”,并且必然引出“屏”。“放”晁盖只是个幌子,“屏”晁盖,最终搞投降,才是实质。
宋江上山后,《水浒》屏晁盖就突出了。作者竭力渲染宋江“皆备仁义礼智信,兼受九天玄女经”,感动得四方豪杰望风而来,造成了山寨兴旺景象,无论哪个好汉,只要听说是“山东及时雨”就纳头便拜。一顶顶桂冠直往宋江头上戴,晁盖便相形见绌了。宋江对晁盖虽然口口声声“与哥哥同死共生”,然而动辄以“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为名,自己统率军马,架空晁盖,造成了梁山泊里唯宋公明之命是从的局面。最后,作者又特意让晁盖中箭身亡,在梁山泊排座次的时候,完全把晁盖排挤出一百○八人之外。
“在晁盖,恐托胆称王,归天及早;唯宋江能呼群保义,把寨为头”,这一语道破了《水浒》屏晁盖的用意。晁盖“托胆称王”,不仅仅反贪官,而且还要和皇帝作个对头,所以非屏不可。屏晁盖,实质上就是屏弃了既反贪官、又反皇帝的农民革命路线,屏弃了晁盖对梁山的领导权。屏晁盖的目的是为了让宋江上台,把农民革命纳入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修正主义轨道,接受皇帝的招安。
二
说:“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宋江和高俅的阶级地位和宋江同高俅关系的实质。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