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仓 (1975.11.11)
有什么样的政治路线,就有什么样的组织路线。《水浒》中宋江在政治上搞修正主义、投降主义,在组织上必然招降纳叛,结党营私,打击坚持农民起义事业的人们,拼凑黑班底。这正是宋江投降主义组织路线的基本特点。
一
农民起义要推翻地主阶级政权,必须发展一支浩浩荡荡的革命队伍。而地主阶级为了扑灭农民起义,必然要千方百计破坏和瓦解农民革命队伍。在《水浒》中,两个阶级的这种对立,表现在如何扩大梁山队伍问题上,便出现了晁盖和宋江之间的原则分歧。晁盖的方针是:“招接四方入伙好汉”,以壮大山寨的革命力量。宋江的方针是:借用晁盖的这个口号,纠集富豪和朝廷命官上山,以培植山寨的投降势力。
晁盖的“招接四方入伙好汉”,有其朴素的阶级内容。这里所说的好汉,主要指的是反抗地主阶级统治的起义人物。“智取生辰纲”是晁盖等人起来造反,与封建统治直接对抗的起点。参加此次聚义造反的是阮氏三雄等劳动群众,以及吴用这样的拥护革命的下层知识分子。阮氏兄弟一得知晁盖的举事计划,便喜不自胜,跳起来道:“一世的指望,今日还了愿心!”表现了对起义造反的热切向往。晁盖等人的这次聚义,不仅为梁山农民起义拉开了序幕,而且为梁山起义事业的兴旺奠定了组织基础。
晁盖的“招接四方入伙好汉”,是对梁山“落第腐儒”王伦所实行的关门主义的清算。晁盖一做了梁山的领袖,便立即与吴用、三阮、朱贵、林冲等人团结一心,在反抗官军中开拓了新局面。从此,出现了“众虎同心归水泊”的形势,汇成了一支威震朝廷的农民革命军。
然而,赌咒要“与哥哥同死同生”的宋江,一上梁山,就打着“招接四方入伙好汉”的旗号,干修正晁盖组织路线的勾当。什么仰仗“誓书铁券”的帝子神孙,镇压农民革命的朝廷将领,鱼肉平民百姓的富豪劣绅,无一不是他所要招接上山的对象。
宋江的招降纳叛,是为他篡权、投降服务的。这大体可分三个时期:
外出避难,落魄清风山时期。宋江投奔花荣的官军营寨,本想避一时之难,不料导致花荣与青州慕容知府兵戎相见,弄得“有国难投”。在这种形势下,宋江产生了把梁山作为“暂栖身”之地的念头。因此,便不惜以洗劫青州城外居民作代价,招降了朝廷命官秦明和黄信。随后,又指使花荣等人率领本部兵马与清风山起义军一起去投奔梁山。这样,宋江就借用清风山起义军投奔梁山之机,先把他的亲信安插在晁盖的“聚义厅”上。
闹江州以后,权坐梁山第二把交椅时期。宋江上山后的一段时间里,梁山起义队伍还是遵循着晁盖制定的路线发展和壮大着,这对宋江推行投降主义路线是莫大的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宋江便明里顺着晁盖,暗中却在捣鬼。其一,以与梁山好汉“有恩”之类的合法招牌,把柴进、李应这样的地主分子网罗上山。这样,既扩大了山寨的投降派势力,又不致暴露自己的险恶用心。其二,借起义军歼灭官军之机,收罗朝廷命官。对被俘的朝廷军官,宋江一律将他们说降。呼延灼、韩滔、彭@①等人,便是这样走上梁山的。经宋江这么惨淡经营,一支投降派队伍便初具规模。
晁盖牺牲后,窃取梁山第一把交椅时期。此时,梁山事业已有发展。这座“山东烟水寨”,在宋江看来,是他买得“凤城春色”的资本。所以,当他窃得梁山领导权之后,加紧网罗党羽,便成为他活动的重要目标。发誓要使梁山“人人皆死”的大地主卢俊义,以及关胜等十多个镇压梁山起义军的刽子手,都是在这一时期被宋江费尽心机、不择手段地拉上梁山的。至此,投降派势力在山寨把持了领导核心,完全占了上风。
宋江把招降纳叛作为自己的既定方针,这不是偶然的。因为这些人是他推行投降主义路线的好帮手,是他打通朝廷关节的桥梁,是他把起义军蜕变成官军的组织基础。正是由这些人作骨干,组成了一个梁山起义军中的投降集团,断送了由晁盖开创的梁山农民革命事业。
二
晁盖执行的是“要与大宋皇帝做个对头”的农民起义路线,宋江推行的是“替天行道”的投降主义路线。这两条对立的政治路线,决定了晁盖与宋江在重用和依靠谁、排斥和打击谁的问题上,也存在原则分歧。
“心若同时谊亦深”。晁盖依靠、信赖那些忠诚于起义事业的农民革命的头领。比如,直到他生平最后一次领兵打仗,所带的头领中许多是火并王伦时“共聚大义”的阶级兄弟。对于那些上山晚些,但出身微贱、造反坚决的头领,晁盖也十分信任。打江州时,晁盖当既喜上李逵,赞叹道:“难得这个人出力最多,又不怕刀枪箭矢。”但对效忠朝廷的济州团练使黄安,晁盖却保持警惕,在生擒黄安后,就把他监禁于后寨。
然而,宋江却反晁盖之道而行之。他为了实现投降阴谋,对“权居水泊”的地主豪绅、朝廷将领,一概百般器重;对屡建奇功但出身下层的起义军头领,极尽贬斥之能事。什么“四海之内皆兄弟”,什么帝子神孙、渔民猎户“都一般儿哥弟称呼”,那只不过是用阶级调和论来掩盖其重用投降派、打击反投降派的一块遮羞布!
先看调解纠纷,他袒护谁,压制谁。
“仪表非俗”的朱仝是地主阶级的一个帮凶。他为了报答沧州知府的“知遇之恩”,“要和李逵性命相搏”,对李逵百般刁难,一再挑衅。对此,宋江不仅亲自“与朱仝陪话”,而且软硬兼施,逼迫李逵向朱仝陪礼道歉。宋江窃得领导权以后,似这种地主分子得宠,革命力量受气的事,就更难尽数。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