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水浒评论选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鸣金收军”小议(2/2)
    《水浒》七十七回又写道:东厅枢密使、农民起义军的死对头童贯,率大军剿杀梁山起义军,被梁山英雄打得兵死将折,焦头烂额,仓皇逃命,眼看就成了瓮中之鳖,网中之鱼。这时,宋江又急忙“鸣金收军”,使敌人绝处逢生,逃之夭夭。

    为什么当封建王朝的反动官军陷入重围,即将被歼灭的时候,身为梁山农民起义军“领袖”的宋江,竟“鸣金收军”、放敌逃生呢?

    教导我们:“军事只是完成政治任务的工具之一”,军事原则是“直接地和基本的政治原则联系着的”。这就告诉我们,有什么样的政治路线,就必然有什么样的军事路线,一定的军事路线从来就是从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并为一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宋江在政治上推行一条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日夜乞待皇帝招安的修正主义路线;他在军事上就决不会立足于一个“战”字,而必然是立足于一个“降”字。请听一听宋江为自己“鸣金收军”、纵敌逃跑所作的辩解词吧。他说:“我等忠义自守,以强欺弱,非所愿也”。其实,宋江梦寐以求的“愿”,就是率领梁山众兄弟投降受“招安”,效忠“天子”,实现自己“封妻荫子”、光宗耀祖的美梦。这个“天机”,由《水浒》的作者点破了:“原来宋江有仁有德,素怀归顺之心,不肯尽情追杀。”宋江曾向林冲等人透露了自己不肯追杀关胜的心愿:“若得此人上山,宋江情愿让位。”原来,宋江是想将这个“汉国功臣苗裔,三分良将玄孙”拉上山来,增强梁山队伍里投降派的力量,为日后受招安打下基础。对于童贯这个三代将门之子、大宋天子统军大元帅,宋江自然更是深怀“仁德”,不敢有丝毫伤害了。如果不及早“鸣金收军”,那些视皇帝宝座为“鸟位”的起义军将领就会尽情追杀,童贯若有个三长两短,势必激怒皇帝,断了受招安之路,宋江梦寐以求的“凌云志”岂不烟消云散?!

    宋江的“鸣金收军”为朝廷官军让出了逃跑之路,也为自己铺平了受招安这路。“鸣金收军”是《水浒》中宋江投降主义路线在军事上的必然表现。*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