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水浒评论选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怎能为宋江论功?
    武津 (1975.09.22)

    有一种为《水浒》中的宋江投降主义路线辩护的说法,叫做“宋江功大于过”。这种说法是十分错误的。

    说:“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路线错了,一切都错。晁盖在世时,宋江排挤晁盖的正确领导,不执行梁山起义军“要和大宋皇帝做个对头”的正确路线。晁盖一死,宋江干脆将晁盖制定的革命政纲全部推翻,提出了“替天行道”的反动纲领,推行了一条投降主义的路线。在这条路线指导下,他身为寨主,却不带领部队攻占州郡、扩大地盘,而是专等朝廷招安;他深居梁山水泊之中,有整瓮酒喝、大块肉吃,却从未想到去拯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贫苦大众;他虽然也曾带兵打大名府、破曾头市,触动了几个贪官污吏和地方豪强,但由于一心想着“尽忠报国”,毫不触动反动的封建制度,所以这种对贪官污吏、豪强劣绅的打击是无损于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的。事实不是充分表明宋江的所作所为,只对赵宋王朝有利,而对处在宋王朝统治下的灾难深重的广大劳动人民并无益处吗?

    认为“宋江功大于过”的人,其理由主要是“宋江对扩大梁山起义军起了主要作用。”这种看法,我们是不能同意的。

    宋江私放晁盖,因有结义兄弟关系,并非支持晁盖聚众起义。相反,他却把上梁山说成是“不忠不孝”的行动,是“灭九族的勾当”,认为“于法度上却饶不得”。

    梁山多数头领原在各处聚义,皆因忍受不了残酷的政治压迫或经济剥削,自发而起,并非宋江去发动的。相反,宋江从一开始就以农民起义的反对者面目出现。武松要投奔二龙山,临别时,他叮咛的都是“受招安”、要“投降”的话。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