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三国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二篇 董卓之死(2/2)
    这个讨伐董卓的联盟乱成一锅粥,名亡实亡的时候,长安那边却传来了好消息,董卓死了!

    董卓离开洛阳后,并没有立即前往长安,而是抵抗了一番孙坚的进攻,直到初平二年四月才亲赴长安。董卓不在的一段时间(大约一年)长安的朝政由司徒王允主持。王允为人不漏锋芒,处事得体,虽然暗中为东汉的朝廷考虑表面上对董太师却相当恭敬,因此深得信任。董卓到长安后把他在洛阳的那一套倒行逆施完整copy到了长安,又大搞裙带关系任人唯亲。在洛阳时,他还能装模作样地礼贤下士,自己的亲属也没有人担任要职。大概诸侯的反叛让他觉得别人都无法信任了吧,就把自己的弟弟侄子安插在要害官职上。自己的车驾服饰有如天子,也不上朝,把大小公卿都叫到自己府上“上朝”。又建造了鹛坞,高厚都有七丈,并且在里面储存了足够三十年吃的粮食,号称:“若不能雄据天下,就躲到里面去养老。”嘿嘿,作三十年缩头乌龟的打算都有了,还谈什么雄据天下?

    董卓也知道自己不得人心,也曾因此遇刺,于是就以弓马过人,恩若父子的吕布为保镖。可董卓为人偏激,曾经因为一点小过失对吕布大发雷霆,拔出手戟随手就扔了过去。吕布身手敏捷地避开后,两人都觉得太过分,互相道歉。然而,这件事不可避免地给吕布心中留下了阴影。吕布又和董卓的侍女私通,一直担心被发觉。诚惶诚恐之际,看到王允一副长者的模样,就把心中的忧虑以及差点被董卓杀掉的事情相告。暗中一直在算计董卓的王允怎能放过这个机会,不失时机地将自己的计划全盘相告,并极力劝说吕布入伙作内应,并称:“君自姓吕,本非骨肉。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掷戟之时,岂有父子情邪!”吕布终于答应。就这样,董卓最信任的两个人一同开始了诛杀董卓的密谋。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四月,董卓到长安后整整一年,王允吕布终于找到了下手的机会。当时十一二岁的汉献帝小病初愈,于是群臣进宫朝贺。董卓并不曾放松警惕,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地前往宫中。然而,这些岗哨中夹杂了吕布安排的勇士十几人,专门“伺候”董卓。董卓一入宫门,就被吕布的老乡骑都尉李肃刺中了胳膊。董卓受了伤,掉下车后还在捞最后一根稻草:“吕布何在?”吕布应声而出:“有诏讨贼!”董卓这才明白,他的好儿子吕布,早就背叛了他!死到临头,估计他用尽世界上最恶毒的言语破口大骂后,被斩首。吕布立即取出诏书,声称但除元凶,从党不问。于是士卒欢呼百姓歌舞,长安城中大家都相聚痛饮庆祝董卓的败亡。皇甫嵩等人查抄了鹛坞,将董卓灭族后从中搜出黄金二三万斤,白银万斤,其余的奇珍异宝不计其数。显赫一时的董太师,就这样永远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平心而论,董卓并不是一无是处的人。然而他的暴虐不仁,可谓空前绝后。裴松之评论,夏桀商纣也好,暴秦王莽也罢,全都是历经岁月后才腐化堕落,倒行逆施。然而董卓从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进洛阳到初平三年覆亡,前后仅仅三年间,罪恶昭彰,流毒四海,真是狼心狗肺,空前绝后。董卓进长安后,曾经问过德高望重的皇甫嵩一个傻乎乎的问题:"你怕不怕我?"皇甫嵩的回答简明有力:"你要是能够实行德政辅佐朝廷,我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害怕;你要是胡作非为倒行逆施,天下谁不怕你,又何只我一个!"现在董卓大概会明白了,单纯依靠暴力搞得天下皆畏之时,也就是自己身首异处之日。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