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龙卧虎三国智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托孤谋略学(2/2)
    果然,诸葛亮涕泣表示:“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臣岂敢不竭尽心力,忠贞效命?

    刘备又交代刘禅,对诸葛亮要“事之如父”。这是多么漂亮的两手策略!一来,很自然逼使诸葛亮输诚立誓,将来不致功高震主,不会废掉阿斗而自立(不管有无可能);二来,诸葛亮有感于刘备的器重和信任,遂有“士为知己者死”的心志;三来,刘禅再昏头昏脑不会也不敢铲除、排挤父执辈的诸葛亮。于公于私,刘备交代后事,仿佛为可能的政争浪潮筑起防波堤。

    刘备做得漂亮,不尽然是天纵英明所想出来的,早在十五年前,刘表病重,便把荆州托付给投靠他的刘备,说:“我儿不才,而诸将零落,我死之后,卿便摄荆州。”(裴注引《魏书》)。

    刘表不让儿子、心腹继承,反而托付给寄人篱下的刘备,刘备哪好接受?刘表只好托请刘备好好帮助他的儿子。后来曹操南征,继掌荆州的刘琮(刘表的儿子)投降,有人劝刘备攻刘琮,取荆州。刘备推辞,因为有负刘表生前托孤,“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见刘荆州乎?”(违背信义,只图私利,这种事我不干。否则死了哪有脸见刘表?)

    被托孤拖垮的曹魏家业

    刘表让位刘备一事,违逆常情,史实或有争议,托孤却合情合理,而这招也将了刘备一军。刘备既已答应,便不能反悔,即使刘琮投降曹操,也不能攻打刘琮,占有荆州。当刘备逃亡时,十余万荆州居民紧紧跟随,刘备赢得民心,和他忠于嘱托,不乘人之危,不无关系。日后刘备回想,必然有所领悟,托孤啊托孤大有用。聪明的刘备有样学样,临终时也来这么一下,学得快,学得好。

    如果用权谋角度来看刘备托孤,那么孙策托孤给张昭,也是同一类型。《三国志·张昭传》裴注引用《吴历》写孙策临终前,把十八岁的弟弟孙权托付张昭,明白表示,如果孙权不成器,张昭便取而代之。(“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忠心耿耿的张昭当然不会答应,(就算想取而代之也难,因为张昭并未掌有兵权。)除了效死报答孙策的知遇之恩,还能怎么样呢?

    讽刺的是,君可取而代之的假惺惺,得到受托者效死的效果,刘备、诸葛亮、张昭都没有自立夺位的言行。反倒是魏明帝曹叡死前把八岁的曹芳托给司马懿、曹爽,没有“君可自取”的做作遗言,只有托孤的诚挚请求,曹氏基业最后竟然被司马家给拖垮了。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