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诩和杜弼对视了一眼。荀诩问道:“他在口信里提到过发生了什么事吗?”
“是的,大人。”侍从回答的毫不含糊。
“是什么?”荀诩的口气变的紧张严厉起来,如果不是特别重大的事,裴绪不会这么急着找他。
“您的妻小已经安全抵达南郑,她们目前都在靖安司专属的驿馆里等候您,大人。”
荀诩抬抬眉毛,努力想装出一副处事不惊的平静表情,不过他失败了。
荀诩是在建安二十四年结的婚,那年他二十五岁。妻子是一位同僚的女儿,姓赵,相貌很普通,但性格温柔贤淑。结婚以后,夫妻二人关系一直非常融洽,并在建兴二年有了一个孩子,名字叫荀正。建兴五年,丞相府北移汉中,开始筹备北伐事宜。荀诩也随整个靖安司副司迁入汉中。按照规定,低级官吏不允许携带家眷同往,于是荀夫人和荀正留在了成都,和她父亲居住在一起。
由于靖安司事务繁杂,从建兴五年到建兴八年整整三年期间,荀诩只回了成都一次,而且那次还是调职到江东前顺便去探望一下,平时夫妻两个人就以书信来往。这种两地分居的状况一直持续到了建兴九年初,荀诩的官秩升了一级,由原来的比三百石升到了三百石,够资格将家眷迁来汉中了。于是荀诩立刻提交了申请,并于三月份得到了批准。荀夫人和荀正得到许可后立刻动身,终于在四月二十一日风尘仆仆地安全抵达南郑。
荀诩离开“道观”拜别杜弼以后,二话不说,直接赶往靖安司专属驿馆。到达时他注意到到馆门前停放着数辆马车。从马车篷侧的赤乌角旗来看,他们是每月往返于南郑与成都之间的固定信使车队。荀夫人显然就是搭这些马车过来的。
他站在驿馆门口,用双手潦草地抚了抚发髻,然后才迈进馆门。一进去,就听到厅里传来一声响亮的叫声:“爹爹!”然后一个七岁大小的男孩跳出来,兴奋地一下子扑到荀诩怀里,又叫又跳。
荀诩把自己的儿子搂在怀里,轻轻地摩挲着他的头,喃喃地说道:“长高了,正儿,你长高了……”
“正儿好想爹爹。”
“爹也可想你了呢。”荀诩爱怜地拍了拍他的脸,小孩子虽然才七岁,眉宇间隔已经依稀有了他父亲的模样。这时一阵脚步声传来,荀诩再次抬起头来,看到自己的妻子笑盈盈地站在面前。长途跋涉的疲惫仍旧残留在荀夫人的脸上,但她笑的还是那么温柔,与新婚时相比一点没变。
“阿缇,你们来了?”
“我们来了,相公。”
“一路都还顺利吧?”
“嗯,还好,就是正儿不太喜欢坐马车。”
两个人简短地寒暄了两句,没有多说什么,他们把心情留给彼此的眼神去表达。荀诩蹲下身去,用一只手把荀正抱起来搂在怀里,然后起身牵住了妻子的左手,手很粗糙,那是长年累月劳作的结果。荀诩略带歉疚地用大拇指蹭了蹭她指肚上的老茧,说:“阿缇你们累了吧?房子已经都给你们预备好了,行李回头叫驿馆的人送过去。”
“相公,那咱们先回家去吧。”
荀夫人轻声回答。听到“回家”这两个字从老婆唇边轻轻滑出,荀诩在一瞬间感觉到一阵温馨的震颤,幸福感如同长江的潮水一样涌入身体。烛龙也罢、李平也罢,这些烦心的事在这一时刻都变的无关紧要、微不足道。自从三月以来累积的疲惫、焦虑与沮丧仿佛秦岭山头的积雪一样消融,被这一声“回家”的呼唤洗涤一空。
荀诩以前回的是一间砖石结构的空旷民房,而现在他就要和老婆孩子回家了。
一家人办理完手续,一起走出驿馆。荀诩一手抱着儿子,一手牵着老婆,乐呵呵地登上事先预备好的一辆简易马车,朝着自己家的方向而去。
“有家室的人真好啊……”
在驿馆门口站着的裴绪目送着那三个人离去,用羡慕的口气感叹道。刚才他一直站在旁边,而荀诩居然没顾得上理他。一旁的阿社尔揶揄他道:“羡慕了吧?汉中又不是没有女性,裴大人,勇敢一点。”
“算了吧,这儿的……我宁可去你们南蛮找一个。”
“啧,口味倒还很重。其实也什么差别,关了灯都一样的嘛。”
裴绪瞪了他一眼,悻悻地闭上嘴,这个话题他可不是阿社尔的对手。他们两个走进驿馆,命令驿馆卒套一辆车,把荀夫人从成都带来的行李送到荀诩府上去,又派人给荀诩去送了一坛好酒和一些新鲜蔬果,算是靖安司同仁一起送的贺礼。
这些事作完以后,裴绪又对阿社尔说:“你去靖安司一趟,替荀从事请个假。这几天就让他好好歇歇。”
“唔,好,最近反正也没什么事,让荀大人好生歇息一下吧。”阿社尔拍了拍手掌握,表示赞同。
阿社尔没有想到的是,他这句话的有效期仅仅持续了十二个时辰。
※版本出处:幻剑书盟※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