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三国人物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一 身世之略谈(2/2)

    出身本身也许不重要,但是出身被周围的社会环境引为重要后,就不能不变得重要了,会影响一个人的性格,进而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这个人反过来会再影响社会,碰巧是一个能力很强的人的话还会影响历史发展的进程。曹操的父亲曹嵩给宦官当后人,在清流们看来罪行是要比给正常人继承香火的赘婿还要严重的,也更为主流社会所不容。袁绍后来和曹操翻脸大打出手的时候,袁绍的秘书陈琳在檄文里就说曹操是“赘阉遗丑”,气得曹操肾上腺激素分泌骤然增多,连偏头疼都觉不得了。不过曹操后来抓到这位作者只是说,“卿昔为本初移书,但可罪状孤而已,恶恶止身,何乃上及父祖邪?”倒是没有杀他,一方面是因为个人胸怀,一方面可能是已经习惯别人这样说了。

    赘阉遗丑的出身让曹操骨子里很自卑,迫切地想表现自己,迫切地想用建功立业来加入清流。但是这种身世不单是他不能够选择,也是不能够改变的,而从某种意义上他越这样抢了袁绍之类四世三公出身者的风头就越招他们妒忌,也就越容易被袁绍刘备们拿他的身世找平衡,“赘阉遗丑”四个字戴得就越牢靠。因此曹操的一生是很矛盾的,一方面是很有正义感,很士大夫化,具有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也是很积极进取的,即便是以贬损他为主的《三国演义》也不否认他的献身精神;另外一方面他每每又会显露出癫狂和残暴的一面,甚至于曹操骨子里还有那种叛逆的情结,颇有些“你说我坏,我就加倍坏给你看”的味道,用作恶来报复整个社会。自古喜欢杀人的人不是胆大,而是要掩饰自己心里的虚弱,以杀人来显示自己的强大,以杀人掩饰自己的无奈和恐惧,曹操的为恶实质上是对社会也是对自己的绝望。

    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倔强,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英雄也好,奸雄也罢,曹操在人格上却是一场悲剧。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