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想,这倒不是拍马屁、滥吹捧,而是事实。不过,我现在这样讲,自然有我的用意的。你且听下去:“都督,是否可请伯言先生速返南线,相助吴侯同往攻取合肥?”
周瑜听完这番话,觉得诸葛亮分析得完全正确,谋划得十分周密,真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故而连连点头称善。
陆伯言就比周都督要多辨出一层味道:孔明所讲的道理是一点不错的,也非常冠冕堂皇的,无懈可击。但是最后极力推荐我去协助吴侯攻打合肥,其目的就是要赶我早点离开这儿。因为我在这里,他非但感到碍手碍脚不自在,而且有点心惊肉跳寒飕飕。故而想出这么个公私两利,以公带私的办法来。陆逊对诸葛亮看看:你这分明是一条调虎离山之计嘛!
孔明对他笑笑:哼哼!那末真的要叫你一声小弟弟了,你毕竟还嫩一些呢!虽说你比周瑜要敏感一些,能多看出一层意思,殊不知我还有第三层重要意图呢,谅必你还看不到。你们去围攻合肥、镇守黄州桥,就好象大河抽干了水,你们把各道口子都堵上了,让刘皇叔稳稳当当地捕鱼捉蟹,真是大大帮了我们的忙,你可曾知道?此番赤壁一战,我要把曹操的一大半家当都归我们所有,其中主要有三大部分:军粮一百六十万石,饷银二千万两,降兵至少截获它四十万。粮和饷十分容易取得,而虏掠人马就稍微要多费些手脚了。我准备布下三张网,地点在:彝陵道、葫芦谷和华容道,都在荆襄地界上。倘然被曹操退进合肥,我这三张网就全部白下了,此项计划也就落空。所以,一定要赚得孙权在各要道上把住,把曹操拦住,不让他进合肥,迫使他掉头往荆襄跑,帮我把这群鱼乖乖地赶进我的网里来。那末,为什么我不把网直接撒在合肥方面呢?一则,兵力不够,目前刘备现有的实力还不足以与曹操的精锐作大规模的正面交锋,只能零敲碎打占些小便宜。否则,用兵不慎反受曹操牵制,前后夹击,一口鲸吞。二来,曹兵败退至合肥时,还有相当的战斗力,有一定的士气,足以据城固守,别说收四十万降兵,就是四万也休想捞到。一定要让你们江东人马在黄州桥畔再跟他们乒乒乓乓地打上一通,使他们再受一回挫折,然后只得回头绕道而行;待等他们一个圈兜到荆襄境内,已经人困马乏,饥寒交迫,斗志丧尽,怨声载道。到那时,我就可以笃笃定定稳捉死老虎了。
这一点陆逊现在还看不出它的奥妙来。一则是未临大敌,经验不足;二来,他不是统帅,掌握的情况有限,难以虑及;三者,他没有从头到尾参加这场庞大的战争,未曾对它作过全面、深入的研究。
陆逊心想,既然诸葛亮嫌我讨厌,要赶我走,那我就走吧,索性好事做到底,成全了你,免得你总是提心吊胆,浑身不自在了。便对周瑜道:“都督,军师深谋远虑,所见极是。陆逊愿效犬马之力。”
周瑜听了特别高兴,马上根据诸葛亮刚才的一番话,写成一信,交付陆逊面呈吴侯。
陆逊起身言道:“都督,兵贵神速,卑职告辞了。”
“先生辛苦。恕不远送。”
“不敢。”
伯言又回过身来向孔明作别道:“军师,在下军务在身,不能多多受教,告辞了。”――我现在手中无权,只能跟你纸上谈兵,那没什么意思,等我将来执掌了印信,统帅了大军,到战场上再来向你请教吧!
孔明对他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看:很好,英雄不打不相识嘛。好在大家都还年轻,我才二十七岁,你二十岁还不到,我相信那样的机会今后总是有的,和你比一个上下,也让你体会一下自己的本领到底有多大。诸葛亮把手拱拱,说道:“预祝伯言先生旗开得胜,马到成功。”――你去打吧,我看你们打到何年何月能拿下合肥。“后会有期。”
陆逊立即动身。赶到南徐,把都督的书信交给吴侯。孙权看后,马上起兵五万,亲自率领朱桓、朱然等十数员大将,并遵照周瑜信上的意思,任陆逊为参谋,同往围攻合肥,截断曹操归路。
诸葛亮的这个当给江东人上得真是不大不小。攻占合肥谈何容易!从现在起,直攻到明年也没有能把它攻下来。弄得势成骑虎,进退不得。江东最好的马上大将、陆军先锋太史慈,也战死在合肥城下。东吴损兵折将,劳民伤财,结果两手空空,一无所得。诸葛亮以逸待劳,不伤一兵一卒,战果累累,夺得城池兵马、粮草辎重无数。到那时,陆伯言方知诸葛亮好计策,一箭双雕,坐收渔利,江东无人可以算计他。但是心里也明白,即使当初就有慧眼,识破他的意图,也只得睁着眼睛吃砒霜。因为万一被曹操退进合肥,确实对我们江东十分不利,所以非去围攻不可。诸葛亮的手段就厉害在这里。
孔明把陆逊遣走之后,心中的一块石头才算落了地。眼看时光不早,估计七星坛已经完工,孔明站起身来,对周瑜把手一拱,道:“都督,亮初次登坛去了,回来再见。”
“再见了。”
孔明一走,周瑜吩咐手下把素斋暖在灶上,等一下他初次登坛完毕后,回来还要吃的。同时派出心腹到南屏山套去打听,诸葛亮究竟如何借风。
孔明刚刚走出大营,忽听背后有人呼唤,“军师慢走,下官来了。”孔明回头一看,原来是鲁肃。知道他是来看我借东风的。心想,虽然我这借风是假的,骗不过识货的人,但鲁肃跟去也有好处,非但他看不出名堂来,而且有些地方还可以请他帮帮我的忙。等鲁肃进来,孔明招呼一声:
“大夫来了。”
“是啊。二更了。”
“大夫莫非前来观看借风?”
“正是。”
“那末,请了。”
“请哪。”
孔明在前走,鲁肃随后跟,将近南屏山套口,远远地望见那里竖起一座营头,标灯晟这,“马”字旗高飘。分明是驻扎着一彪人马。先生一顿,暗想,周郎啊,破曹兵你一无上策,陷害人命你却是足智多谋。我的风还没有开始借,你倒把杀人的军队已经布置好啦!好在我逃跑不走此地西口,而是从东头下船走水路的。否则定被你暗算。
孔明同鲁肃走到营前,马忠出来迎接:“末将马忠参见军师。”
孔明只当不知道他到此的用意,明知故问:“马将军在此则甚?”
“末将奉了都督之命,在此侍奉军师,保护先生。军师登坛祭风之后,下得坛来,可到末将营中歇息片刻。”――老实说,你如果借不到东风想留掉的话,有我扼守在此,你插翅难飞。“军师,可要先到营中稍事歇息?”
“罢了。待本军师前去安顿一番,再来营中叨扰不迟,少停再见。”说罢,与鲁肃两人走进南屏山套。朝前抬头一望,只见七星坛巍然屹立,上下三层,三丈三尺。坛上坛下旗幡插满,飘飘荡荡;标灯无数,闪闪烁烁,照得山套中如同白昼相仿。
安排在这里的一千小兵,见军师到,都来迎接。并回复说,按你军师的吩咐,坛已造好,所需的东西一应齐备,请军师过目、下令。
孔明想,我到此三江已有十多天,大小风险也经过了好几次,都被我巧妙地躲避过去了。今日乃是最后一次,假戏真做,更不能有一点马虎。此地肯定有周瑜的心腹在打探,我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他们的监视,并随时都会向周瑜禀报,倘然露出一点蛛丝马迹,非但难以脱身,恐怕性命不保。所以我宁可认真、周到一些,不可粗枝大叶,掉以轻心。孔明首先从一千小兵中抽调五百零一个出来,命其余小兵都回去休息。再把那一个零头单独提开,另有妙用。此事下回书中再提,这里暂且不表。孔明开始一一安排:最下面的一层,分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每一边站四名,四八三十二个。顶层上,中间放只半桌,在半桌的四周,站立四个弟兄。这样,总共正好一百名整。还有四百个都上坛了,就在地面上环绕七星坛排列四层。不论是坛上坛下,哪一个方位,一律都要面朝外,背朝里。号衣、号帽、袜子、草鞋统统都要脱掉,坛上的一百个弟兄换上从道观里借来的逍遥巾、皂罗袍,手执七星旗、七星幡;坛下的四百个只好马马虎虎了,借来的东西没有那么,大多数都秃头、赤脚、空手,穿着内衣站在那里算了。冻得这班小兵清水鼻涕嗒嗒滴,但是一个都不敢响。
最后,孔明郑重宣布:借东风是件神圣的事情,谁都不得偷看。你们每个人都必须把头沉倒,眼睛闭拢。没有我的吩咐,一个都不准抬头睁眼。哪个抬一抬头,就会被天神天将砸碎脑壳;睁一睁眼,就会被抠去眼珠;听到没有!
这班小兵心想,我们不来便罢,既然到此,就是想看看你到底是怎样借东风的。哪里知道与老天打交道还有这么些清规戒律,看一看就有性命危险,实在遗憾得很!其中总有个别小兵聪明伶俐,不太安分守己的。他想,这种机会千载难逢,不看一看太可惜了。我的头不用抬起,眼睛可以“水底翻”朝上看的;你说天神天将要抠眼珠,我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两只轮流开闭,万一一只被抠掉,另一只马上闭拢。只要能保住一只,不会变瞎子就行了,独眼龙还可以一目了然呢!我用一只眼睛的代价看看天神天将,还是合算的。――所以,孔明逃走别人都不知道,唯有这眼开眼闭的家伙倒看得十分清楚。
小兵问军师,天神天将到此下来不下来?
孔明说,当然要下来。我登坛作法,就是要召他们下来。因此你们不能偷看。
又问,大约来多少天神天将呢?
答曰,两个。一个是金盔金甲,胯下黄骠马;一个是银盔银甲,骑的银鬃马。他们从南天门骑马下凡,在南屏山顶上接脚,然后上我的七星坛。
诸葛亮是不是信口开河?一点不是。他料定东风一起,周瑜要过河拆桥,必定要派大将来杀他,而且不会派别人的,肯定派他的心腹,两个左右护卫徐盛、丁奉。这两位的打扮是一个金装黄马,一个银装白马。诸葛亮就把他们权充为天神天将。
鲁肃听孔明这么一讲么,心里倒着急起来了:怎么,看借风有性命危险?如果我也低着头、闭上眼,那不是等于没有来吗?与其这样,我还不如到自己的床上去闭着眼舒坦。他要紧问孔明:“军师,那末下官便怎样?”
孔明想,这老实人也很相信。答道:“大夫观看不妨事的。早已说过,你与天神天将乃是间接朋友。”
鲁肃想,还好,总算与你孔明交了朋友,和天神天将算有点沾亲搭故,所以今日不必低头闭眼。
先生对五百小兵说,现在时间还早,大家还可以休息一下,吃点东西。等一下我初次登坛时,号令一下,你们马上要各就各位,不可站错地方,不可嘈杂混乱。
交代完毕,孔明同鲁肃出山套,到马忠营里坐定。马将军吩咐手下送上两杯香茗。座谈片刻,外面鼓敲三更。先生从座上抬身,摘下纶巾,拔掉发簪,披头散发;身上卸去鹤氅,只穿短袄;靴、袜脱掉,赤脚。从山套口到七星坛,要走二里多路,山套里尽是七高八低的石头,赤了脚走在上面怎么吃得消?原先早已准备好了一双草拖鞋,拖了进去。
鲁肃望着一反常态的卧龙先生,心中只觉得有点茫然不解:一向衣冠楚楚,文质彬彬,行不乱步,坐有规矩的大奇才,现在竟弄到如此境地,实在不忍目睹。为了孙、刘两家破曹,他不辞辛劳,向老天借三天东风,确非容易。大夫心里很是过意不去,十分感激地向孔明一躬到底:“军师辛苦了!”
不料孔明非但没还礼,连口都没动一下,只是瞪着眼睛对他把手直摇。
哦!鲁肃明白了,此时他万念俱消去迎接天神天将,是不能再开口了。大夫连忙“喏”地一声,退下几步。
孔明走出营头,拖着草鞋踢里趿拉往山套里走去――好象进温泉沐浴一般。
正是:消除万念俟东风,劳瘁一生图霸业。
欲知孔明究竟如何祭风,且听下回分解。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