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见到‘卧鱼’乃是大吉之兆,主在克敌制胜,戡定一方。丞相定能踏平三江,生擒周郎。”
徐庶嘴上这般讲,心里想,你看见“卧鱼”是晦气的,非但不能过江,而且保你在赤壁一蓬火全部烧光。接着,徐庶把话题一转:“不过,丞相,‘卧鱼’水族大会,焉能放箭射退?理应设下香案虔诚跪拜,通神祝告,叩头四个,‘卧鱼’自然退去。”
司马懿听到这里,心中暗暗说道,这家伙信口雌黄,完全在热昏。
哎,尽管他热昏,曹操就是相信。他想,怪不得放了那么多的箭还射它不退,原来“卧鱼”是不怕箭的,它是吃软不吃硬,一定要给他磕了头才肯算数。虽然我平时上朝见驾都是立而不跪的,皇帝作不了我的主,但是今天由不得我了,得罪了神鱼,恐怕对我的水战不利,还是磕了四个头让它退去了事。不过,徐庶的说话是不可不信,又不可全信的。不听他的话要上当,听了他的话又要受骗。现在他叫我不要放箭,看来这话靠不住,说不定幸亏是这些箭才把“卧鱼”射住,使它不敢靠近的呢。万一我停止放箭之后,“卧鱼”游过来横冲直撞,把水营冲坍,把战船撞翻,叫我如何收拾?到那时,我杀你徐庶都来不及了。所以我要来一个双管齐下,软硬兼施:磕头归磕头,射箭归射箭,这叫磕头射箭两不误。它若吃硬功,我在射箭;它若受软功,我在给它磕头。这样,万无一失。
不料,你这样做反而更加上当。如果你马上停止射箭,还可以少一点损失。徐庶就是摸准你曹阿瞒的脾气,知道叫你不要放箭,你只会放得更加起劲,更加厉害些。这样,孔明就可以来一个大丰收。
别的名人高士最多在死了之后才有人给他立庙塑像,供奉香烟。只有孔明,在生前就有两次被人当作神道来祭祀了。第一次就是今天草船借箭,曹丞相受骗给他磕头。第二次是七擒孟获的过程中,蛮王隔着泸江摆设香案,对他虔诚跪拜。
现在,曹操一面下令继续放箭,一面吩咐摆设香案。片刻之间,香案设好,一对黄蜡高烧,炉内香烟缭绕,案前一只蒲团。曹操对两边文武看看,下令道:“列公,一齐跪下了。”
他自己上了当不算,还要拖人下水呢。众文武纷纷跪下。
曹操正要想撩袍跪下去。突然想到,我先要看你徐庶跪不跪,你不跪,说明里面有文章,我也就不跪。丞相回过头来对徐庶看。
元直想,我帮了孔明的忙,还要叫我给他磕头?断无此理。我怎么会自己掮自己的木梢呢?但是这老贼在盯着我看,不跪不行。怎么办?徐庶脑子真快,马上装模作样拎着袍角向右面边上走去,一路沉倒了头对地上看……
曹操想,这家伙在干什么?喔,明白了。此人脾性怪僻,不合群。当初关云长在我这里他还有两个朋友。现在连一个真朋友也没有了。他又向来自鸣清雅,看不起这班文官,不愿意同他们跪在一起。而且此人很爱清洁,这里地上比较脏,所以他在找一个合适的地方。
其实,徐庶是在逃避周围目光的注视。他知道,现在迷雾很浓,上面因为有标灯照射,所以每个人的上半部分都露在光线底下,更何况大家都凑在一块,看得比较清楚。只要稍微离得远一点,下半部分就模糊不清,就可以耍花招了。徐庶走出了一段路,回头一望,曹操的下半身看不清了,说明他在那里看我也一样,这才立定脚步,慢慢地蹲下身去,用道袍把脚遮好。
曹操见他蹲下去,以为也跪在地上了。再对四周一望,人人都跪着,只有司马懿父子三人象船上的桅杆一样站立着,心里顿时来了气。曹操想,我丞相都跪了,你们为何不跪?非要我再请你跪不成?因此驾官指头朝他们一指,喝一声:“呔!还不与我跪下了。”
司马懿本来想,周郎算得了什么,竟要我向他叩头!我才不愿意呢!现在被曹操这么一训,没有办法,父子三人也只好跪了下去。
徐庶想,他们三个也是聪明绝顶的人,会不会也跟我一样,也蹲在那里的?这种办法只有你徐庶想得出,别人想不出的。
曹操见所有文武统统跪下了,自己这才将蟒袍一撩,跪上蒲团。口中默默通神,暗暗祝告:“‘卧鱼’啊‘卧鱼’,老夫奉圣上旨意,吊民伐罪,扫荡叛逆。而今各路逆臣俱被老夫所灭,唯江东仲谋耳。故而兴师征讨,屯兵赤壁。望‘卧鱼’速速退去,待踏平江东之日,定在此间为尔立庙,春秋二祭。”说罢,连连叩头四个。众文武也跟着磕头。
哪里知道,磕头磕出事情来了。司马懿的两个儿子不肯磕头,老马说,算了,若被丞相发现了不得了,我们这样一再抗命,说不定要被拉去杀头的。但是这两匹小马也很调皮,索性侧着脑袋趴在地上。心想,即使丞相看见,还以为我们是在磕头呢。不料,这样趴在地上,耳朵贴着地皮,把草船上的锣鼓声音听出来了。
本来因为这声音从水中泛出来,被江风一吹,混成一片,加上水声浪声,所以大家都辨不出这是锣鼓的敲击声。现在耳朵贴在地上,就把这吼叫声听了一个一清二楚。
要听得远,听得仔细,耳朵一定要贴在一种传声的东西上。譬如,你在车站、码头等火车或轮船,车船在远处驰来的时候,单凭耳朵是听不到声音的。如果把耳朵贴在铁轨上、路基上或河岸上,一下子就听出来了。
两匹小马一听出是锣鼓声,马上同父亲讲,这不是什么“卧鱼”吼叫,而是敲锣打鼓之声,不信,你耳朵贴在地上听。老马伏下去一听,果然不错,心想,好啊!我受了一肚子委屈,没有办法申辩清楚使丞相信服。现在我们能够听得出是锣鼓声,大家也都听得出,丞相自己也能听到。由此可以证明我的说话是完全对的。既然是锣鼓声,那必是敌人,我们也用不着磕头了。
老马将两个儿子一拉,三人一起站了起来。
曹操磕完头,抬起头来。一看,啊,我还没有站起来,你们父子三人怎么已经站在那里了?难道你们头上长角,非要凌驾于我之上不可?正要想斥责,司马懿已经开口了:“丞相,你中计了!”
这老马的脾气的确不大讨人欢喜。他胸中学问虽好,但出言不逊,说话的技巧大大不如徐庶。徐庶一再给曹操上当、掮木梢,但从来不说丞相中计的。司马懿说起话来喉咙又响,样子又难看,一开口就惹人生气。
曹操想,怎么?你倒要来教训我啦?突然之间说我中计,我中什么计,问道:“此话怎讲?”
“丞相,这喤喤之声,非是什么‘卧鱼’的吼叫,乃是敌军在船上敲锣打鼓。丞相如若不信,请伏地一听便知。”
旁边的徐庶一听,哎哟!老马这一下本事比我大了。我研究了半天,研究不出这是什么声音,居然被他听出是锣鼓之声。徐庶首先伏下身子去听,一听,果然是锣鼓。元直想,我以前几次三番给他上当,老贼当时总是不明白的,待到有所醒悟,已经事过境迁了。想不到今天被司马懿当场戳穿,真相大白,他肯定不会放我过门。怎么办?徐庶拼命转动脑筋,要想个办法出来弥补这个漏洞。
这时,曹操与众文武听司马懿口气这么硬,讲得这么斩钉截铁,不容不信。大家伏到地上一听,清清楚楚,锣鼓喧嚣。这下曹操下不了台了,顿时面孔铁板,怒目横眉,驾官指头对徐庶一指:“唗!”
“是。”徐庶拱手垂头。心想,听你讲些什么,我再想办法答辩。但是听得曹操“唗”字后面没有下文了,元直知道,这老贼的脑筋又转到夹层里去了,看来我暂时还没有什么危险,听你怎么说,我再见机行事。
的确,曹操本来想说,大胆匹夫,竟敢哄骗老夫!拖去斩了。但这几句话到了舌尖上打了一个滚后又缩回去了。为什么呢?丞相要面子。心想,本来大家还不知道我掮木梢,现在一杀徐庶,反而变成青竹竿捣粪坑越掏越臭。因为事后人家听了要问,徐庶怎么会被曹操杀掉的?回答说,曹操上了徐庶的当,白叩了四个头,恼羞成怒,把他杀掉的。又问,曹操怎么连这样的木梢都会掮的?回答说,曹操是老屈细,不知掮了徐庶多少木梢了。这名声何等难听!人家绝不会说徐庶计谋粗略,只会说我做丞相的实在无知,拿他没有办法了,所以只好把他杀掉。我今后如何再能招纳天下贤士?所以曹操收转话头。但是说话能够收转,驾官指头指了出去就不能缩回来了。怎么处置呢?曹操想,只好转向了。
“唗!”他的指头从右面向左面画了个半圆形,象摇头电风扇那样,转到司马懿的面前停住。
老马一愣,你搞错方向了吧?我识破敌人的诡计,怎么还要骂我呢?
曹操的脑筋转得很快,马上换了一番说话:“大胆匹夫,尔可知晓‘卧鱼’乃是神灵之物,老天都要助它一江大雾,这敲锣打鼓便是天神天将在为水族大会助兴。”
司马懿想,只有你这老贼讲得出来!你这是哑子吃黄连有苦难言。自己上了当不肯承认,反而拿我当出气筒。司马懿气得无话可讲。
曹操回过头来对徐庶眼晴弹弹:我认得你这家伙!你不要以为我真的不懂,我是心中一本帐。今天暂且便宜你,故意不杀你,等这件事情过去之后,我非要找一个什么岔子把你杀掉不可。此番我进兵江东,要用你的头来祭旗;即使退兵回去,我也要杀了你再走!
徐庶对他看看:很好,你杀吧。我到你手下来从未打算要寿终正寝,反正我活一天,就要给你掮一天的木梢。今天你不杀我,过几天我就要与你再会了。
曹操站起身来,吩咐:“香案收过了。”
众文武也统统站了起来。
此时,东方发白,天色微明。天一亮,同时发生的事情就比较多。我先交代船上。
鲁肃见舱门缝中透进一道白光,便对孔明说:“本师,天已破晓了。”
诸葛亮点点头,“正是。”
“请问军师,船上可有多少狼牙?”
孔明对那“计算器”里的酒一看,非但复平,而且向船艄那头倾斜,估计后半船要比前半船多出二、三万支箭。所以回答鲁肃道:“约来十余万支。”
实际上曹兵总共要射出十七、八万支箭,其中五、六万支浪费在江中,孔明船上受到十二万有余船头一边近五万,船艄那头七万多。
鲁肃一听有十多万支箭,扬声大笑。心想,原来我想只要有三、四万支,回去就脸上飞金了。现在竟有十多万支!真是意外之喜。哪里想得到你早已把十万支箭的来路放在曹操身上了,所以你非但只需三天,而且在三天中还可以吃酒、睡觉,自得其乐。你真是天下奇才。我能交到你这样的朋友,真是前生造下的福,今世走着的运。不过,你样样都好,就是瞒过我鲁肃这一点不太够朋友。早对我讲明,我也用不着急到如此地步。既然现已骗到了十多万支箭,那末,趁天色刚晓,迷雾未散,曹操还看不清的时候,赶快回去吧。倘若等到日出雾散,曹操看清我们的草船,派兵将追赶上来,我们有危险的。故而鲁肃提醒孔明道:“军师,回去吧。”
“嗳,大夫,你好不懂礼仪!取了十余万狼牙不别而行,太觉过份了。”
鲁肃想,这箭是用计骗来的呀,又不是亲戚朋友送来的礼物,有什么礼貌不礼貌,过份不过份呢!所以鲁肃反唇相讥道:“莫非还要答谢曹操不成?”
“这个自然。亮要谢曹丞相送箭。”
被孔明这么一说,鲁肃又胆小起来了。他想,蛮好圆满功德了,你一定要弄点事情出来才算有趣!我胆小,吓不起的,还是太太平平回去算数。所以说道:“军师,我看就免了吧!”
“大夫,你的胆量忒小了。少停停亮与大夫同出后舱,并立船艄,让大夫观赏一番赤壁江景,显耀一下大夫的威风。”你急了三天,现在我要补偿你一下,让你在百万军前出出风头。谁人敢到曹营前来骗这许多箭?只有我诸葛亮,还有你鲁子敬。
鲁肃连连摇头,这种风头我出不起,有性命出入的,代价太大。
孔明也不与他多讲。站起身来,拉动第六根绳索:“休息”。老军们辛苦了半夜,应该休息一下了。草船中锣鼓之声戛然而止,一下子变得寂静。闹了半夜,耳边喧闹之声也习惯了,突然静下来,倒觉得有点异样。孔明再拉第一根绳:“前进”。现在的前进就是撤离赤壁的意思,因为船头已经掉过了,直指三江口的方向。前进了一箭之地,孔明再拉第二根绳:“停泊”。最后拉动第七根绳:“听令”。顿时,二十条船的左右窗板都吊起一块。孔明叫王四也把两边窗板吊起。军师坐在舱中,如同升坐大帐一样,指挥两旁老军:“老军们,辛苦了!”
邻近两条船上的老军捋着银须对他满面笑容:军师,你真胆大包身!怪不得你要挑选我们这批老头子,如果换一批毛头小伙子的话,昨夜发觉船到曹营面前,肯定乱作一团,有的跳上船来找你算帐,有的砍断绳索,自顾自开船回去了。我们虽则有了这大把年纪,比较沉得住气。然而,要不是你事先同我们打过招呼的话,我们也要惊慌失措的,现在总算都明白了。便问道:“军师有何将令?”
孔明说,等到天亮透,你们听见岸上在叫我的名字时,每条船上都把后舱门打开,全体人员都要把头探到舱外,头上号帽摘去,吹吹风,出出老风头。让曹操看看,你们的头发、胡须都已白了,还能到这里来拿他十多万支箭,气气曹操。等到我走出后舱,手中羽扇一招,你们同时要做两件事:一,船往三江进发;二,大家齐声高喊:“谢曹丞相送箭!下次加利奉还!”
老军们不懂最后一句是什么意思。问道:“军师,什么叫加利奉还?”
孔明笑笑说,下次在战场上把箭射还给他,同时射死他的人马,这不是加利奉还吗?
老军听得哈哈大笑。立即把军师的命令向两边船上传去。不一会儿工夫,五百老军全部明白。
孔明吩咐王四,待迷雾一散,你把我们的两面大旗扯到后舱门外去,我的在上首,鲁大夫的在下首。
鲁肃问道:“怎么,下官的旗帜亦然在此?”
“正是,亮在启程之前,特命王四前去取来的。”
鲁肃感到十分荣耀:本来只有赵子龙这样的名将,才能把大旗打到百万敌军营前,我鲁肃是个文人,哪有这种威仪?想都不用想。这全靠交了你孔明这个朋友,我也大大地沾光了。
此地船上布置定当,我再交代赤壁江边。
曹操听见喧闹之声突然停止,一时还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司马懿对他看看:老贼,人家骗足了你的箭,要启程回去了,所以锣鼓不敲了。不过他们一时还走不远,现在迷雾已经开始在散了,等到迷雾散尽,大家看清了真相,我再与你理论。
江上的迷雾虽然要比岸上的浓,但是散起来也比岸上快。因为江面开阔,空气流动量大。风向一转,天空放晴,气压高爽,“呼”阵阵江风吹来。迷雾很快由浓而淡,飘然散去。孔明的草船暴露无遗。
水营门外的弓箭手个个看得目瞪口呆。射了半夜的箭,结果都在船上。只见稻草上面箭上迭箭,箭上卡箭,箭上钉箭,密密层层,好象一只硕大无朋的大刺猬。现在的距离,箭已射不到了,所以大家停止放箭,弃了弓箭,喘息一下。
江边的文官武将以及所有兵士,看得一片叫奇之声。“奇啊!”这是计,不是奇。
这时曹操也看得明白,惊得他瞠目结舌。心想,司马懿有眼力,果然是江东来骗我的箭。但船上是不是周瑜,现在还不明白。
正在此时,只见中间那条船的后梢飘出两面大旗。小兵们只能看见旗,至于这是哪一个的旗帜,他们就难以从旗上看出来了。曹操与众文武连忙打膘远镜观看。只见上首一面旗上绣着:“大汉军师中郎将,长江水军参谋官,兼理水路总巡哨:诸葛。”下首的旗上,官衔倒也不小:“江东陆军参谋官,兼理文书官、司任官:鲁。”一看清这两面旗号,江边文武异口同声:“诸葛亮!诸葛亮!……”
小兵们听得船上是诸葛亮,也跟着他们喊了起来:“诸葛亮啊!”
徐庶想,本来是诸葛亮嘛,这又有什么可以大惊小怪的?不过孔明借到了箭还不赶快走,这是什么意思呢?因此他又失声地叫道:“完了,完了!还好,还好!有徐某在此。”
那边的司马懿也在忘形地叫道:“完了,完了!还好,还好!有俺司马懿在此。”
曹操一听,心想,这两个家伙怎么回事?一个好象有点疯疯癫癫,一个又在鹦鹉学舌,在搞些什么名堂?
其实,他们两人的说话虽然一模一样,但他们的含意却截然相反。
司马懿的意思是:我道船上是周瑜,想不到竟是孔明。他们两个人凑在一起,龙虎搭配,丞相这份人家完了,完了!不过还好,还好!只要诈降计、连环计丞相不中,就不要紧,他们这两条计,倘然丞相要上当,我可以说得他不上当,相爷要中计,我可以提醒他不中计。有我司马懿在此赤壁,丞相的人家不会完结。
徐庶是什么意思呢?他想,原来只有我和文聘知道孔明在对江,现在大家都知道了,就会提防他的火攻,或许以后那两条计曹操就不中。万一赤壁烧不成,刘皇叔的三分天下就完了,完了!不过还好,还好。只要我暂时不离开这里,曹操不中计,我要说得他中计,老贼不上当,我可以骗得他上当。有我徐庶在此,保他的人家一定完结。
与此同时,孔明在船舱里听到岸上一片叫喊“诸葛亮”之声。心想,他们在叫我了,那末我也应该出去跟他们见见面。便招呼鲁肃一同出舱。踱头无论如何不肯出去。说,他们在叫你军师,又没有叫我,要去你一个人去。孔明想,你这个人怎么这样不出客,借了人家的箭,理应与他们亮个相,让他们见一见我们是怎样一个顶天立地的人物!你缩在船舱里实在没趣。所以说一声,扫兴。鲁肃想,只有你还有这种兴致。
踱头等到孔明出舱之后,老是盯着王四问:“可有曹兵曹将前来?可有贼兵贼将杀到?”身在舱内,心在外面,一直提心吊胆。
诸葛亮走出后舱,对两边一看,只见二十条船上的后舱门都打开在那里,一个个雪白的脑袋都探在门外。孔明也就站在舱门外口,两面大旗的中间。船艄上全是稻草,稻草上插满了箭。孔明军师昂昂然站在这稻草和箭的上面,身体带侧,对着赤壁江边曹操大营。眼梢远远望到江边,看不清人的面目,只看到各种颜色的袍服和铠甲,说明文宫武将站满在那里。孔明知道,小朋友徐庶肯定亦在其中。我这条计瞒得过别人,瞒不过他。刚才曹兵在叫“卧鱼照箭”,一定就是他想出来的花样。可惜现在看不清他站在哪里。
曹操从瞟远镜中看见诸葛亮出舱。虽然素昧生平,但因为他的旗号扯在船上,再加上他这身道家装束闻名天下,故而一望便知。前《三国》中,曹操的人家完就完在诸葛亮手里,但他只是到今天才见了诸葛亮半面,因为现在孔明身体带侧。曹操想,难道我花了十几万支箭的代价,还只能看你半爿面孔?你的金面倒是价值连城!
此时,孔明把手中羽扇一招。这个动作除了叫老军执行两项命令外,还有一层意思是对曹操讲的:到十一月二十,我也是这么羽扇一招,东风骤起,管教你曹操百万大军有来而无回!
老军们见军师把羽扇招动,一部分人立即出舱起锚、扬帆。篷索有的被箭射断了,就接起来;篷帆上射了不少洞,这倒没有多大关系的;桅杆上也钻了许多箭,篷扯上去时,噼噼啪啪全都掉下来……船一启动,老军们齐声高喊:“谢曹丞相送箭哪!”
曹操一听,诸葛亮好刁钻!我谢也不要你谢,下次少来来!只听得船上还在叫喊:“下次加利奉还!”心想,你倒蛮懂道理,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我不指望你还箭。徐庶对曹操看看:你别想得太美,他借了箭还会还你?他是要射死你的人马,这不是加利奉还吗?
曹操眼见满载着自己箭的草船扬帆起航,不由得胸中怒火万丈。诸葛亮啊诸葛亮,你也欺人太甚了!故意以这么一批皓首老夫来骗我的箭,还不偷偷地潜逃,特地要让我看看,存心气气我。哼,你也太肆无忌惮了!别以为我见你怕,你的草船行不快的,我马上派十员八员大将,带上八千或一万军队。追赶上来,把你的草船团团包围,看你往哪里逃?
正是:船离未算功圆满,将去稳追箭万千。
究竟孔明如何脱身,且听下回分解。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