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遵命:”
周仓旋转身来,一个旋风来到山套后面。他做些什么呢?据说拉掉了裤子,蹲下来大便。这是说说笑话罢了。其实是在山套后面有一万从江夏借来的兵,传令每个小兵手里的两个火把,都点上火,一万兵就是两万个火把。这时太阳已经西,天空中霞光万道,彩云朵朵。两万个火把映得飞虎山映得通红雪亮。
云长又下令:“儿啊!”
“孩儿在此。”公子关平跑到关将军马前。
“点炮!”
“遵爹爹吩咐。”
关云长与公子关平父子两人,分立左右。关平传令,命五百校刀手分开。本来被他们遮住了后山套,现在一目了然。下面的曹操与众文武望上来清清楚楚。只见十六门炮架子上,矗立着十六门大炮。关平一声令下:“来!与我点炮。”
旁边走出十六名关西大汉,从背后抽出火把,在风里一闪,火光烁烁,点燃十六门火炮上的药线。
曹操见火炮药线旺,火星直蹿,一下子急得口都开不出。心里还在责备自已太多疑了。关将军同我多次说明,可是我不相信,把他的一片诚心辜负了。现在完了,十六门炮声一响,我曹操凑得最近,肯定被炸得血肉横飞,粉身碎骨。想到地下还有地雷八个,一定在山脚之下,火炮打,地雷响,我的军队在前排的,都要轰完。见山套后面,红火直冲九霄。曹操心急如焚,对着山套上的云长,只是双手乱摇。屏了好久,方才结结巴巴讲了一句:“将军,且慢!”
文武想,你这个老贼,人家的好话不信,现在你也急了?你看药线已经着了,快点走吧!再慢一步就要葬身火海了。有人要紧圈转丞相的马头,并用家伙钻子在马屁股上连连打着。曹操双手抱着自己的头,慌忙逃命而去。文武随后紧跟,小兵前队作后队,后队作前队,象潮水般地向长坂桥涌去,望风而退。 在后面长扳河面上的十二座行军大桥,原来上面立满了人。现在见前面人似潮涌向后退来,争先恐后向对岸逃去。
再说这种行军大桥,只不过暂时行行军还可以支撑,现在大家都要抢先过河,你推我拉,你抢我夺,桥面上挤满逃兵,一下子又都不能全部过去,大家脚里用力,十二座桥顿时断掉,曹兵成千上万向河里跌下去。即使善水的人,这时也施展不开自己的本领,眼睁睁溺死在长坂河中。可是后面的曹兵还在逃过来,见行军桥已断,要想立定不走,可是由不得自己作主,还被后面的逃兵推下河去。就这样,前面的兵,总是被后面的兵一排排、一队队推下河去。不消多时,长坂河面上出现了一条宽阔的大道,曹兵大队就从这新筑成的死尸大道上逃命过桥。这一阵混乱,曹兵被踏死、溺死者,不计其数。
飞虎山上十六门大炮,直到药线烧完,末闻响声。哪里来什么火炮呢?有了岂会不打?原来又是十六门假炮。云长收拾三军,带了关平、周仓,以及一万三千五百二十名兵士,离开飞虎山,直奔汉江边去见刘备。
曹操一口气退了数十里路,总以为后面烈焰翻滚,火光冲天,还在拍马奔逃。听得后面有人叫唤:“丞相住马,并无火炮地雷。”曹操方才扣马。他惊魂未定,问两旁文武说:“列公,老夫的首级,可在颈项之上?”
大家都禁不住笑了出来,说:“丞相无恙。”这老贼吓昏了头。现在听说没有火炮,曹操想想不对:我亲眼目睹药线着,青烟飞,怎么会不打出来呢?莫非又上当?立即命手下前去打探。
手下飞马到飞虎山上:,不见云长,也无一兵一卒,十六门大炮安然放着。小兵上前一看,炮衣都没有除去。把炮衣解下来一看,原来正是十六个树桩桩,挺立在那里。迅速回来复曹操。
曹操听得是假老戏,心里怨恨交加。云长阿,我一直以为你是老实人,你的话我总归相信。不料你今天也说谎话了,我中了你的计,损兵折将。你真不够朋友,达肯定是诸葛亮的安排,我佩服。曹操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又不好向手下文武讲穿。若然我埋怨云长欺骗于我,那末肯定有人要说我,一向把云长捧上天,样样好,自己人的说话总不听,现在上当中计,是罪有应得。我说坏关云长,也等于说坏我自己。所以他不但不说穿,相反还要强装笑脸,感激关将军容情,把药线熄灭。
文武大家都知道曹操分明是在为关云长辩护,也没有人出来点穿。曹操想,这次未能除去刘备,但是打得他落花流水,无栖身之地。料他一时难成气候,那末让我回转皇城整顿兵马,伺机再行出兵。因此曹操大队驻扎当阳道,准备明天班师回朝。
假如被你这么轻轻松松收兵回去,便宜了你百万曹兵。旁边的徐庶一直在暗中相助刘备。见曹操要罢师,心想,此番你一百万人马,在长坂坡打败刘备,但没有擒住他,以为大获全胜。要想回转皇城,没有这么便当。我有计策在此,定叫你一败涂地,送掉老命。元直在曹操处前后一年多,给曹操上的当不是一次二次,从未象今天这么大,险些送去曹操的性命。而且曹操一下子还不知是计,直要到赤壁烧完,方才明白自己中了徐庶设下的圈套──徐庶走到曹操面前:“丞相,徐某有礼了。”
“元直公何事?”
“远相此番兴师百万,为什么不能把刘备消灭,这点请丞相仔细思量。”
不错,这个问题值得一想。刘备被我围困当阳,已成釜底之鱼,笼中之虎,怎样又被他逃遁呢?即使下回再来,恐无此等良机。何况他几遭挫败,定然要设法报仇雪恨。感到徐庶的话,确非等闲之谈,其中大有文章。便问元直:“那你看,此番究竟怎样会被刘备脱逃?今后又如何对付于他?”
这真叫生病人找鬼商量──死得快。曹操他是上当上不怕。徐庶的话听来总是顺耳顺心,好象金玉良言,到后来又总是上当受骗,大败而归。徐庶见问,回答道:“丞相,依我看来刘备他是兵微将寡,日薄西山,奄奄一息。与他周旋,太合不来。打胜仗吧,他是孤穷之辈,你丞相也得不到什么好处。不知丞相意下如何?”
徐庶眼光远,气派好,看问题比我曹操透彻。就说此番当阳之战,虽说我曹操胜了他,但是自己也死伤了数十员大将,相比起来,还是我曹操输得惨。我好比一个腰缠万贯的富翁,而他却是一个惨淡经营的穷汉,我赢了他,也发不了财,反而有可能还要倒贴一点。
徐庶见曹操不作声,因此继续说道:“丞相,我看只有让刘备自取灭亡。”
“刘备岂会自灭?”
“丞相,现在天下尽被丞相所灭,唯有江东孙权,盘踞江南六郡八十一州。孙权好比一裸大树,刘备尚有可能栖息于江东。观在趁刘备当阳新败,还在喘息之机,请丞相挥师江东,一举平定孙权。江东孙权,自从他兄长孙策亡故,即位以来,年数不长。久不用兵,又无作战经验,他耳闻丞相百万雄师下江南,我看只有两条路:第一条投降你丞相;第二条路被你丞相相踏平江东六郡。要是他投降你丞相的话,命他攻打刘备,以功补过;不降者,丞相平定江东。江东一定,就象大树倒下,刘备这只惊弓之鸟无林可投,无案可栖,只是漫天飞逃,结果也是两条路:第一条投降;第二条自亡。这样,一举两得,事半功倍,天下平定在此一着。丞相看来,此计若何?”
听完徐庶的计策,曹操翻来覆去思虑,实是无懈可击的万全之计。看来我攻伐江东,还有这么深奥的道理,若非元直提及,我更难想到。江东被我所灭,刘备亦无路可走。我此番调齐百万人马,亦非容易。七月出兵,九月回师,刘备未灭,反而损兵折将,有何面目班师回朝?岂不要被天下人看轻我曹操?即使下次再来,恐怕局势有变,到时再要调兵谴将,就不是这么便当的事了!何不趁此机会踏平江东?本来我无法下长江水战,现在刘表去世,刘琮己死,荆州归我曹操,刘表的二十八万水军,足够用于攻打江东。曹操苦思冥想,再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事实上,这确是一条妙计:如果孔明不连东吴,曹操定然达到目的。即使孔明东连孙权,也要大动一番脑筋,才能够打败百万曹兵。因此,徐庶一面献计于曹操,一面也在想着诸葛亮,是否想得到这一着,我已说得曹操屯兵赤壁打江东,你一定要设法联络东吴,想必诸葛亮在这点上在我徐庶之上。否则我事与愿违。
曹操听了元直之言,问两旁文武,意下如何。文武中有资格的人,都赞成这种看法,确是良策。余者更无异议,亦然随波逐流。
曹操一角文书到荆襄,把蔡瑁、张允调到军前,封为水军大都督,命一万只战船开下长江。然后大队离此当阳,屯于江北赤壁山。二十八万水军扎在江边,左右两座大的水营,江边二十五座水营门宛如月牙,水营门外木排无数。一万只战船中,七千只是大号二号战舰。三千只是小船,称为浪里钻,水上飞,都是巡哨,或往来通信之用。曹操亲率五十五万陆军驻扎在岸上,大营中将台高筑。真是雄兵百万,战将千员,屯兵赤壁,虎视江东。
话说刘备在汉江边,听得曹兵人声鼎沸,一片嘈杂。眨眼间,关将军带兵赶到。见过兄长刘备,说道:“我率军师之命,埋伏在飞虎山挡曹。军师预先吩咐,见你大哥走错了路,不必声张,让你大哥困于汉江。曹操追来,命我按锦囊办事。现在曹兵百万尽被兄弟吓退了,请大哥放心。”
刘备见云长带来的一彪人马,心中大喜。但不知孔明军师现在何处。去了三天,怎么还不前来?就在这时,只听江面上传来阵阵锣声:“乓……”,大家举目观看,木排船只无数,约有万把兄弟,船头上公子刘琦站在那里。原是孔明到江夏,说刘皇叔要败到汉江边、所以刘琦公子带了水兵亲自前来接应叔父。一路沿江过来,果见皇叔等人都在江边。公子见皇叔,要紧船只靠岸,然后登岸到刘备马前:“小侄接应来迟,望请叔父恕罪。有礼了。”
“啊呀!侄儿少礼。”
公子到云长面前见过二叔。云长回礼。再到张飞面前见过三叔。张飞回过礼。赵云和文武都见过公子,少爷也一一回礼。正在此时,江而上又是一阵锣声。大家抬头一望:又是一批船只木排,大船头上一坐一立两个人,:立的便是夏口郡太守刘贤;坐的不问可知,乃是孔明先生。刘备见到先生也来了,真是又惊又喜:惊则惊你一走之后,我一仗大败,险些不能同你见面;喜则喜败仗虽吃,救星总算到来。因此要紧跑马到江边迎接先生。
孔明的船已渐渐靠近了岸。“啊,军师,刘备有礼了。”刘备想,自从你从卧龙岗出山以来,至今分别还是第一次。因此分外思念。
“贺喜主公!恭喜主公!”
刘皇叔想,我败到如此地步,还有什么喜事呢?便问道:“请问军师,喜从何来?”
“主公,当阳一败,从今以后步步高升!”意思是以后你象矮子登梯,一步比一步高。军师继续说道:“往后,只有曹操挨打,决无主公受老贼之气。”这些活,刘备还不十分相信,一定到火烧赤壁后,方才完全相信。
孔明与刘贤太守一起上得岸来。军师把夏口太守刘贤介绍给刘备,互相见过礼。大家也见过了军师。诸葛亮便称赞赵云:“子龙,你真是其功非小!”
“军师,末将未能保全二主母,竟被她赴井身亡。”
“此等败仗是最大的一次,你能保全大主母和小主,已经是不易之极了。”
赵云暗暗称赞军师足个通情达理的人。孔明见君臣相聚,十分高兴。随即建议主公去夏口郡暂且安身。旁边刘琦一听,要紧劝说刘备去江夏郡。刘备想,我长坂坡败下来寸土全无,现在你拉我夺。一个夏口,一个江夏,到底去哪一处,一时不能决定。便问云长说:“二弟,你看到哪里而去?”
“以我之见,夏口地方小,江夏毕竟是一郡之地。况本是老大王刘表的领地。荆襄九郡,八郡已被曹操占有,只有江夏郡还是我们刘家守住,还是到江夏好。”云长实事求是在对兄长说道理。因此,刘备决定去江夏郡,孔明想,既然去向已定,那末应该同刘太守打个招呼,今后还望多加联络。刘太守也无意见,辞别皇叔、孔明,带兵回夏口而去。事实上,孔明早就有去江夏的意思,因为他一生谨慎,唯恐今后汉事基业有了进展,刘琦公子要多说多活,说起来全靠我的江夏,否则刘备无安身立命之处。这样他今后就没有话说了,没有江夏,我们还有夏口。尽笛公子刘琦并无这种想法,但诸葛亮考虑得周密,有所防备。
现在刘备楷兵将百姓,全部下船,一齐开往江夏郡。一别江夏,公子刘琦使把兵符印信交与皇叔,说道:“小侄无能,江夏印信由你叔父执掌。”
刘备无论如何不肯接受这颗印。说道:“贤侄啊,此地江夏乃是你父亲的基业,愚叔只是在此权宿,印信还是公子执掌。”在刘备的再三谢绝下,刘琦只得作罢。
一到江夏,人马都安顿下来。怎样来收拾眼前的这副残局,这是当务之急。皇叔要从败中取胜,复兴汉业,简直难以想象。这种事情只有孔明想得到,他能够从失败之中,看到成功的因素,逐步使之成为现实。这是他的最大本领,也是他相助刘备的最大功勋。
诸葛亮一面把子民安好家,把败兵整编入伍,一面把刘备的家眷、文官武将等安排妥帖。方始同刘备说道:江夏郡要开丧了。要在城外校场共扎三座丧帐:第一座是老大王刘表的,因为刘表死后,刘琮闭丧不报,未曾开丧礼。一则他是这里荆襄之主,二来你主人刘备现在借他地盘重整旗鼓,讨个吉利。第二座是二主母糜氏,是你主人的贤良妻,小主的良母,应该追悼她。同时命人按子龙的说法,去当阳道取回主母的遗尸,用上等棺木追殓。第三座乃是樊城太守、老将军刘泌,他为国捐躯,应该祭吊一番。
刘备听后,十分赞同,想这些人都与我刘备知已,虽然我刘备还很穷,但也应该简单地祭吊一下,以表我刘备与他们的知遇之恩。不料孔明要在这次开丧中大做文章,创下三分汉基,故而摆足排场。这叫江夏郡大开丧。刘备见孔明如此铺张,也不知他搞些什么名堂。心里想,军师啊,我刘备的家底你不是不知道,要我一下子办这么一桩事情,破费这么多钱财。再说此地乃是侄儿的地方,我又当阳新败,还有哪个再来凭吊?因此问孔明:“军师,还有何人来此吊丧?”
“主人开了丧,岂会无人前来?今天你主人吊,明天我诸葛亮吊,后天云长吊,翼德吊,接下来子龙吊,文吊武吊……”
“自己人吊完之后便怎样?”
“掉转头来,重新再吊。”
只有你孔明想得出来,吊丧倒有点象“走马灯”,周而复始,岂可如此!刘备嘴上不说,心里嘀咕。
“主公,你的三分天下,就在此开丧而来。这叫小钱不去,大钱不来。应该用的地方,再多的钱也要用,不该用的地方分文不用。我只要一个人前来吊丧,万事皆休,丧帐马上停止。”孔明明白刘备不解其意,略作解释。
“哪一个来吊呢?”
“江东鲁肃。”
“江东与我们有何来往?”
“不要说没有来往,而且还有仇恨!”
“有何冤仇?”
“杀父之仇。”
“孙权之父非我所杀。”
“孙权的父亲孙坚,从虎牢关回去,路过荆襄,被刘表乱箭射死。刘表是你的兄长,岂不是与你们刘家有杀父之仇?”
“既有此等仇隙,那末江东鲁肃怎么还会来此吊丧呢?”
“此番,不要是杀父之仇,哪怕与江东有天大的怨仇,也定然会派鲁肃到此吊丧。
“这是什么道理?”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诸葛亮对刘备说明,因为如此如此……所以必来!
“如果鲁肃不来呢?”
“丧帐开下去。”
“鲁肃一年不来就开一年么?”
“想必鲁肃得到江夏开丧的消息,也不可能相隔如此长的日期再来。这样吧,长话不如短说,你只要等我三天,第三天鲁肃来,我第四天丧帐闭。三天之中他不来,我第四天也闭。你主人看来如何?”
刘备听到话头重要,不敢阻拦,一准等他三天!
那末,三天之中鲁肃到底来不来呢?请听下册分解。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