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怎么,命刘备攻打头阵?!”
诸葛亮:“正是。”
皇叔想,只要你孔明在我身边,我任何事情都能应允。回答说:“军师,若要刘备攻打头阵,须得军师一同前往。” 孔明明白主公的意思。他以为是象博望坡一样,我们在山上饮酒观火。然而,此番完全不同。我的用兵,听来一样,其实变化万千。这次别说你主人要打头阵,包括我诸葛亮也要出马。现在,只要你答应。到那时,我自有办法。说道:“亮自然与主公一起前往。”
刘备:“如此么,刘备愿当此任。”
孔明随即拔令在手:“公子刘封听令!”
刘备一听,喔!还有我的养子刘封呢!公子爷心想,军师大概又是叫我摆酒、点炮。走上前来:“军师,刘封在!”
诸葛亮:“将令一支……”边说边将羽扇一放,从左边抽口中取出一封锦囊。继续说道:“付尔锦囊一封,带领五百执旗兵,在离鹊尾山三里的树林之中埋伏。不得有误!”公子爷接过令箭、锦囊便走。
孔明见刘皇叔站起身来,准备要走,便说:“亮料敌军明日方能到达。亮与主公二人,在此新野多留一宵,明日再走不迟。”
刘备与孔明就在新野衙门内畅饮一夜。到天亮,君臣出衙门,刘备上马,孔明登车。皇叔一看,城中人影全无,鸦雀无声。心想,自从我到新野后,市面逐渐兴旺,但是今日,孔明为了拒敌,要纵火焚烧,全城肯定夷为一片废墟。想到此时,皇叔不觉潜然泪下,说道:“军师,刘备不知何日才能再到此新野了!”
诸葛亮:“主公的心德,亮明白。然而为破曹兵十万,也是出于无奈。主公不必伤悲。”
刘备用袍袖擦擦眼泪,长叹一声,与孔明车马并行,出新野县,东行五里,到鹊尾山下。山上早已架好篷帐一座,设下酒肴一席。君臣下得车马,步行登山。小兵把车马带上山去。二人到篷帐之中,分上下坐定。小兵执壶敬酒。这时,太阳已升得很高,天气十分炎热。刘备觉得此时在这山上喝一杯酒,倒也是桩赏心乐事。心想,上次在博望坡山上我也想喝酒,杯子刚刚拿到手中,夏侯惇杀到,吓得我一口都未喝。今天我要喝一个痛快!哪里知道,你今天仍旧吃不成的,而且这惊吓比上次还要大得多。现在,皇叔端起酒杯,刚刚要想喝,忽然听得隐隐传来:“噔!当!”
刘备一惊:“啊?!”
炮声!听到炮声,刘备酒杯一放,撩着三绺清须,向炮声方向望去。只见前面刀枪如林,旗幡招展,人流似潮,一望无际,十万曹军正向此处杀来。刘备本来想得很好,只要孔明在旁,天塌下来也不妨。但现在看到这种情形,把原来的想法全部忘光。顿时回过头来,对着孔明情不自禁地失声喊叫:“啊呀,军师,曹兵杀来了!”
这时的孔明,也把酒杯一放,羽扇一执,慢条斯理地问道:“主公,曹兵在哪里?”
刘备向前一指,说:“军师,你看呀!”
其实,孔明不看就知道曹兵要来的,而且料定张辽会早到半天,太阳当顶时就能到此。但城里的火攻埋伏要到傍晚才能布置完毕。孔明想,我又不能叫张辽慢一点来,所以要把你主公放在鹊尾山上,挡住十万曹兵。让文远在此鹊尾山下数冲数退。这样,就能拖住他半天时间。现在,诸葛亮有意装作刚刚发觉曹兵到来,对前面望了望,微微一笑:“主公,曹兵来得正好。”
刘备:“好在哪里?”
诸葛亮:“主公下山,攻打头阵哪!”
刘备:“啊呀,军师,刘备无能!”
诸葛亮:“主公无能,缘何昨日应允?”
刘备:“因有军师保护。”
孔明笑笑,说道:“亮在此呀!”
言下之意,我在你旁边,这就是保护,不见得把你抱在手里呀。刘备想,你太定心了!我急得如此,你还与我寻得了这个开心!
刘备:“那末,军师,你的火攻在新野县内吗?”
诸葛亮:“正是。”
刘备:“此处一无埋伏?”
诸葛亮:“然也。”
刘备:“既然如此。备与先生应在新野之后,张辽欲要捉拿刘备,定要进城。这便中了先生之计。现在,你我在此新野之前,倘然张辽冲上山来,将我等生擒活捉,他如何再会去往新野,中你火攻埋伏?军师岂非差矣?”
诸葛亮:“主公,你乃是攻打头阵,难道忘怀了?”
刘备一想,啊呀!是我自己答应打头阵的呀。打头阵就要在最前面。若在新野城后,就变成打末阵了。
刘备:“啊呀,军师,果真要叫刘备攻打头阵么?”
诸葛亮:“哪有戏言!”
刘备:“啊呀……刘备万万不能!”说完,站起身来,对孔明一躬到底。说道:“刘备要走了!”
孔明想,事情才刚刚开头,岂能放你走?但现在又不能把真情与你说穿。所以诸葛亮三个手指抓住刘备的龙袍袖,用力一拉:“主公请坐了!亮敬主公三杯。”
刘备被他一拉,一屁股坐到原位子上。心想,别说三杯,我一滴酒都吃不下。因此,双手乱摇:“啊呀,军师,刘备滴酒难进!”
孔明想,你不喝,我喝,只要你不走。诸葛亮自斟自酌,一边还自有自语:“啊哈,好酒啊好酒!”
刘备眼睁睁望着杀来的曹兵。心想,张辽怎么会直奔此地而来?哪里知道,这十万曹兵是孔明故意引来的。
再说前面的张辽,现在已离鹊尾山五里左右,带领十万人马,浩浩荡荡直奔新野而来。这十万兵中,有九十六个上次火烧博望坡时剩下的小兵在内。这倒并非是我说书人有意安排。因为这九十六个人已不能自成队伍,便编制在其他营内。这次张辽点兵,这一营兵恰巧也在其中。那九十六个小兵,现在倒是十万兵中的热门人物。他们是被烧过一次的,都想请他们介绍些情况和经验。他们倒也毫不保守,一路上与大家谈谈说说:“我的哥,上次博望坡那一仗,你在那儿?”
兵乙:“是啊。”
兵甲:“诸葛亮的火攻厉害吧?”
兵乙:“当然厉害!要不然,怎么会烧剩我们九十六个呢?”
这家伙有意要说得厉害些,表示我们九十六个人能够不烧死,是祖上阴功积德,自己命大,而且比较灵活,不容易的!所谓是烈火中炼出来的真金。
兵甲:“那我倒要问你,起火之前,诸葛亮有什么暗号吗?”
兵乙:“有啊。起初看到诸葛亮在山上操琴,后来就烧起来了。”
兵甲:“喔!这么说起来,操琴就是起火的暗号?”
兵乙:“对。”
兵甲:“还有什么暗号没有?”
兵乙:“还有。听得山上一声炮响,火就起来了。”
兵甲:“那末,放炮也是起火的信号?”
兵乙:“不错。”
兵甲:“弟兄们,听到了没有,看到诸葛亮操琴,咱们就得赶快跑啊!”
兵乙:“听到放炮声更要跑得快!”
好极了!他们虽然是无意的闲聊,实际上起了惑乱军心的作用。就这样,这九十六只“火老鹱”散布的空气,一传十,十传百,十万曹兵很快就都知道:看到操琴,听得炮声,马上就逃。这种情况的变化,张辽还如在梦中。张文远后面是夏侯惇,本来第二个是许褚,因为独眼龙对许仲康说,孔明的火攻实是厉害,你有点呆头呆脑,只有跟着我,才能不吃亏。许褚说,博望坡的火攻我没有看见,但是吕布火烧濮阳,我和丞相一起碰到过的。一只眼笑笑说,濮阳的火攻只能算起码货(火),诸葛亮的火才是真家伙(火)!许褚被他讲得寒毛凛凛。因此,就请他走在中间,自己跟在最后。其实,你跟在这一只眼的后面,苦头反而吃得更多。现在,夏侯惇对前面的张辽看看,阴阳怪气地说:“文远,文远!”
张辽:“元让,何事?”
夏侯惇:“当心诸葛亮的‘老掉’!(指火攻)”
张辽:“放屁!”
夏侯惇:“嘿嘿!”
张辽在马上一声吩咐:“来,传向导!”
向导官到张辽马前:“先行将,向导在!”
张辽:“离新野还有多少路程?”
向导抬头一望:“回先行将,离新野还有八、九里路。”
也就是说,离开鹊尾坡只有三、四里了。张辽叫向导官退下,命探子往前边打探。两个步探赶到大队前面,匆匆往鹊尾坡而去。走了不到三里,见前面树木茂盛,林中似有动静。因此,站定脚步,仔细观察。
树林中公子爷刘封带了五百执旗兵等候在那里。见前面来了两个探子,刘封在马上把枪一抖,暗示执旗兵照军师吩咐而办。五百小兵中,二百五拿蓝旗,二百五执红旗,立在两边。现在拿蓝旗的向红旗那边跑过去,执红旗的向蓝旗方向冲过来。象锅子里炒豆似的,炒了炒。顿时一片混杂。棋幡招展,人声喧哗。
两个探子一看:“我的哥,你看,前边树林之中有埋伏!”
两人见树林中旗很多,军队无数。一共只有五百面旗,怎说军队无数呢?因为察探敌人的兵力是不可能一个一个人点的。那时采取的方法是:晚上看火把,白天数旗帜。五个小兵用一个火把,五个火把就是一小队兵──二十五个;白天一面旗帜是一队兵,多少旗帜就是多少队兵。现在望过去数不清的旗帜,估计至少有四、五百队兵,大约有一万人数以上。他们哪里知道,孔明叫每个小兵都打一面旗帜。探子连忙旋转身来,回去禀报,来到张辽马前:“报禀先行将!”
张文远扣住马匹,单手执刀:“何事报来?”
探兵“小的奉命打探,离此三里之遥的树林之中,有刘备的人马埋伏,约有一万有余。请先行将定夺!”
张辽听完,离新野七、八里路已有埋伏,我倒要亲自上前看它一看。
张辽:“既然如此,与我马前带路。”
探兵:“是。”
探子在前引领,张辽点马相随,大队缓缓跟上。
文远走了三里左右,扣住马匹,对前面望了望,问探子:“埋伏的人马在哪里?”
探子仔细一看,前面树林到了,方才里面旗幡招展,人声喧哗,现在寂静无声,毫无动静。奇怪!人到哪里去了?两个探子你对我看,我对你望。心想,探事不清,报事不明,是要杀头的。因此,只好搪塞几句,且度眼前。
探兵:“先行将,埋伏的人马还在前面,还在前面。”
张辽听说还在前面,命探子继续带路。又走了半里路左右,张辽再次问道:“埋伏的人马在哪里?”
两个探子一看,仍旧没有什么动静。便说:“还在前面,还在前面。”
又跑了一里左右,依然不见人影。张辽有些光火了!他扣住马匹,厉声问道:“埋伏的人马究竟在哪里?!”
两个探子瞠目结舌。心里晓得,鬼话不能再说下去了。只得哭丧着脸跪在张辽马前:“回禀先行将,料想他们等不及,跑了。”
文远想,一派胡言!你以为是上馆子吃饭,等不及就不吃了?!张辽火冒三丈,横过银背刀,准备把这两个家伙斩了。
探兵:“先行将饶命!先行将饶命!”
嘴里叫饶命,身子跪在那里一动也不敢动。幸亏是张辽,若是夏侯惇的话,早已枪挑钻打,结果他们性命了。张辽把刀收住:“且慢!”
文远想,诸葛亮用兵刁猾,他希望我未曾交战,先杀掉两个自己的探子。他也觉得痛快。我偏偏不杀!因此,架好银刀,对地上两个探子训斥道:“本先行本当将尔等斩首。如今念在初犯,饶恕尔等。命尔等再往前面打探,倘然再探得不清,报得不明,那就莫怪本先行将无情了!”
探兵:“是!多谢先行将不斩之恩!”──“他妈的,诸葛亮这家伙真是可恶!”
两个人一面嘀咕,一面从地上爬起来,急匆匆再往前边去打探。再到鹊尾坡下。
探甲:“我的哥,你看前面一座山。”
探乙:”哎。叫什么山?”
探甲:“叫鹊尾坡。”
探乙:“喔喔。”
对山上一望,树木稀疏,象一座荒秃山;山顶上篷帐一座,酒肴一席,中间坐着两个人,面目看不清楚。忙从腰中抽出瞟远镜,对上面仔细一看。
探甲:“我的哥,你看,上面那个龙冠龙袍的是哪一个?”
探乙:“是刘备嘛!”
探甲:“那末,另外那个一身道家装束的呢?”
探乙:“我想一定就是诸葛亮。”
探甲:“那末,我们十万大军杀到,他们怎么还在那儿喝酒呢?”
探乙:“这不用去管他,咱们赶快回去禀报。”
两个人马上插好瞟远镜旋转身来,准备去回复张辽。走了三步──探甲:“慢!”
站定身子,回头再看一看:还好,鹊尾坡还在那里。不要等一会这座山又不见了,那要死了!其实,这怎么可能呢?他们吓偏心了!现在总算定心,快步直往张辽马前而来。
探兵:“报禀先行将!” 张辽将马扣住:“何事报来?” 探兵:“小的奉命前边打探,离此不远有座荒秃山,名为鹊尾坡,山上现有篷帐一座,酒肴一席。上首坐的是刘备,中间那人道家打扮,小的想来一定是诸葛亮。咱们大队杀到,他们还在那儿喝酒;琴还没有操。”
张辽一听,不懂,问:“讲些什么?”
探兵:“这……没,没什么。”
张辽后面的夏侯惇一听,懂的,诸葛亮操琴,就是起火的暗号。因此喊道:“文远,文远,当心诸葛亮的‘老掉’!”
张辽一听,你横一个“老掉”,竖一个“老掉”,专门说些不吉利的话。便说:“元让,休得胡言!”
其实,夏侯惇确实预感到诸葛亮的花头来了。他想,我在进博望坡之前,先碰到五十一个假百姓,骗去我五十一匹马,而且把我引进山套。今日里看来是碰着的假埋伏,把我们诱到鹊尾坡。的确,被你一只眼料到。公子爷刘封见探子回去,他就带了五百执旗兵回上鹊尾坡,见诸葛亮缴令。但是,夏侯惇不向张辽说明,他就是希望你张辽也让诸葛亮烧一烧。
张文远哪里知道有这样的奥妙。命令探子:“带路前往鹊尾坡!”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