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三国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一回 诸葛亮初次用兵 张翼德甘愿立状(2/2)
    诸葛亮:“他勇虽勇,然勇而无谋,只不过是个匹夫罢了!”

    到这时候,皇叔才明白这是诸葛亮存心不用张飞。权在他手中,推荐不上也就算了。这时候的张飞,听到孔明一连贬低自己的说话,心里想,我到此时完全清楚了,总的说来莫怪孔明要看我不起,归根到底他以为我张飞是个无用之辈,那好极了,俗语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既然你料到夏侯惇定要败走小道安岭,那末让我先去那里守着,等到捉住了夏侯惇再与你孔明讲话。想想我过去在虎牢关前同吕布都要决战,说笑话我张飞两只大眼睛要是捉不住夏侯惇这一只眼,我还象什么虎将呢!但是,去安岭道至少要带一些兵来协助于我,否则捉牢了夏侯惇连捆绑的人都没有一个,难道把他象一只火腿那样提他回来吗?想到兵是有的,可是我调不动他们,是要用令箭去调的。令箭呢?在诸葛亮的虎案令架之上。那末,让我去向他讨一条令。想到讨令吧,那一定要叫一声军师了,这倒有些不好意思。再一想,为了自己要争口气,让我暂时老老面皮。大丈夫能屈能伸,好得现在大家都知道我昨夜吃醉了老酒。我可装得昨天的事情都忘怀了,尤其目前将台上的人不多。三将军想到这里,他强装着笑脸,提起甲拦裙跨上了将台,来到孔明面前一躬到底,叫一声:“军师在上,老张有礼了!”

    这时候。孔明的目的是要张飞受服,他懂得张飞的来意,因此亦然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问道:“将军怎样?”

    只要孔明称他一声将军,莽张飞就有了上场势。他开口问道:“这个……军师啊!你料到贼将夏侯惇要败走安岭道吗?”

    诸葛亮:“正是!”

    张飞:“现在没得大将去镇守?”

    诸葛亮:“是也!”

    张飞:“那末老张愿往。”

    诸葛亮:“将军愿去吗?”

    张飞:“着啊!”

    诸葛亮:“亮看来,将军前去莫说夏侯惇,连一人一骑都毋拿到。”

    张飞:“拿不到啊?”

    诸葛亮:“是也!”

    张飞:“嘿!拿不到夏侯惇,老张愿当军令,立斩无怨!”

    诸葛亮:“你口说无凭,可愿立下军令状?”

    张飞:“老张愿立!”

    诸葛亮:“你与我立上来。”

    张飞:“好!”

    张飞想,捉不住夏侯惇那我还象人吗?这张笔据一定要立的,他便走上两步,就在孔明的虎案旁磨墨提笔,拿过一张纸来。上面首先写上“军令状”三字,因为军令状不可能预先写好,这是逢到碰僵的事情而写下状子作为凭据的,诸如其他契据一样,或田契房契,或借据收据等,都是临时写上的。三将军在准备写下去的时候,他倒想着了一个问题,他想:我捉不牢夏侯惇,自己脑袋要拿下来,要是捉牢便怎样呢?这是预先要讲明白的。因此,他留住了笔,开口便问:“慢来慢来!军师啊,老张要是拿到夏侯惇你便怎样?”

    孔明想,谁人要是说张飞是戆大末,谁就是戆大。他比任何人都想得周到,象做买卖一样,要领先讲好价钿。诸葛先生想,我来让你便宜一点,但是看你是不是有这样的本领来达到目的。因此,军师笑着回答他说:“将军若能拿到夏侯惇,本军师赶来十里之外跪接,马前敬酒三杯。”

    三将军一听,心里想,好极了!等到你来接我的时候,我张飞便可放足架子,把夏侯惇押在马后,长矛一架,虎须一撩,在吃你三杯酒的当口,乘机把你孔明狠狠地训斥一番,要你永远在我面前不敢逞强。他刚要落笔写下去,又想到孔明大欺人了,他说我兵马拿不到一人一匹,这点也要讲讲明白。“那末老张拿到一个小兵呢?你便怎样?”

    诸葛亮:“本军师同样十里外跪接,敬酒三杯。”

    张飞:“那末带到一匹马呢?”

    诸葛亮:“也是如此。”孔明想:我放宽到如此地步,看你办得到否。

    莽张飞一听,真料到我连兵马都抓不到吗?其中定有道理。他倒要仔细考虑了,最后他笑笑,问孔明先生:“军师啊!要是夏侯惇他不走安岭道,那末你便怎样呢?”

    诸葛亮一听,感到张飞哪里是什么戆大,你看他想得何等周到,而且处处都有他的道理。他认为不是没有本领捉住夏侯惇,而是恐怕听了我诸葛亮的话,白白地守在安岭道上,反而把责任全部推卸于我。孔明想,他真是想得面面俱到。为了使张飞这员粗中有细的猛将受服,诸葛亮胸有成竹地放他一只“棋”。因此用断定的语气回答他:“将军听了,要是夏侯惇不走安岭道,此乃是本军师的失算,非你无能,那末我照样十里外跪接,敬酒三杯。”张飞听到这里,他开口道:“待老张来算他一算。”

    他想,拿到夏侯惇,孔明十里外跪接,敬酒三杯;拿到一个小兵,也是如此;带到一匹马,也是如此;夏侯惇不定安岭道,也是如此。要是我赢,就只赢你三杯酒;要是我输,就要输会一个头。张飞顿然一笑,想想我这个头难道只值三杯酒?不合算的!但是反复一想,诸葛亮总是要输脱的,因为我各方面都占到便宜。夏侯惇来,我捉;夏侯惇不来我亦赢。实在捉不到夏侯惇,我只要拿到一个兵,或者带到一匹马,也是我赢了。难道我张飞连马都带不到一匹吗?自己都不会相信。实际上就是如此!他想到这里,便落笔滔滔写好了这张军令状。

    孔明要他找个保人,三将军便请大哥刘备作保。皇叔欣然同意,但是他也难断定自己三弟是否能拿到夏侯惇。孔明把张飞立下的笔据接到手中一看,倒在孔明意料之外。只见上面所写的字,个个方棱出廓,可称铁划银钩,万万想不到张飞有这样一手好字。回想他再有这一身过人的本领,因此孔明对他刮目相视,已存爱慕。所以,火烧博望坡之后,孔明愿意收他为徒。正是玉不琢不成器。今后成了《三国》中一员文武双全的名将,这是事实!张飞不仅有一手好字,善写蝇头小楷,而且他还有一手好画,三将军善画仕女,是我国古代的一员儒将。孔明放好这张军令状,方始拔令在手,开口道:“三将军听令!”

    张飞:“老张在!”

    诸葛亮:“亮付你将分一支。”

    张飞:“锦囊没得。”

    张飞一看锦囊没有。孔明想,你不需要什么锦囊的。

    张飞问:“带多少兵?”

    诸葛亮:“九百五十内多下来的,你全部带走吧!”

    张飞想,我倒要算一算,还剩下多少兵马?回忆刚才四个文官三条令,共差去一百五十人,子龙五十,变成二百,毛、苟、刘、龚四百,变成六百,二哥云长带走一百,六百加一百变成七百,九百五十去掉七百还剩二百五,巧真巧,正好是“二百五”,二百个是步兵,五十是马军。张飞接令,在他临走时,孔明对他说:“三将军,你千万不可擅离信地。”

    “擅离信地”的意思就是不可以离开镇守的地方,才能捉住胜夏侯惇。张飞服孔明就在这一句话上。诸葛亮叫他不要离开,哪知晓莽张飞自说自话上山去看火烧博望,结果被夏侯惇脱逃。现在让他带兵去安岭道,暂时不提。

    再看孔明,仍旧在说“惜乎”。刘皇叔想,你的惜乎倒多得很,要紧问道:“军师又惜乎什么?”

    诸葛亮:“惜乎缺少上将一员。”

    皇叔想,又少一将。刚才有我三弟前往,现在不知道要上将何用?便说:“请问军师,再要上将何用?”

    诸葛亮:“前去同夏侯惇攻打头阵。”

    刘备想,要直接同夏侯惇打头阵者,一定要有相当的本领,非一般人可去的。现在,不要说有本领的上将没有了,即使一般化的人也没有。既然你用兵好,那就另换别的方法吧。说道:“军师,如今没有上将,头阵就不必打了。”

    诸葛先生想,用兵是一篇武文章,一定要四面顾到,更重要的是在关键性的一只棋子上。孔明认为这头阵非打不可。不打,博望坡就烧不成功。因此对皇叔说道:“请主公前往攻打头阵!”

    刘备:“命刘备前去啊?”

    诸葛亮:“正是!”

    皇叔想,我有什么本领呢?再一想,孔明先生肯定误会了。他在卧龙岗大约也听说我们刘、关、张三战吕布的事情,想,能同吕布打,本领一定好,尤其我刘备排列在关、张之前,一定比关、张二人还要厉害。其实真是天晓得!我这个刘备象火腿上的烂草绳──带卖的,当时同吕布确实交战过,但是真正同吕布打得凶的是两个兄弟,其中特别是我家三弟和吕布拚死一战,我刘备只敢打打吕布的马脚和马屁股,连马头都不敢打,待等吕布掉转马头来的时候,我已经逃开了,因此你先生不要弄错了。所以回答说:“军师,刘备无能打头阵的。”

    诸葛亮:“主公放心便了,有本军师保护。”

    皇叔听见孔明说他来保护我,觉得好笑,刘备想,我看你拿把扇子都感到吃力,还能保护我吗?对孔明看看,你不要想骗我了。再一想,我今年四十九岁了,你只有二十七岁,老实讲,只要你先生在我旁边,我就不怕了。他算聪明的想法,事实上到那个时候,要吓得刘备有生以来所没有碰到过的心惊胆颤。目前他笑着说:“既然军师保护,刘备愿住。”

    孔明听到刘备愿意去,就拔令在手,命公子刘封带领三班当差等手下人待命,因为多下来的军队已经全部被三将军带走了。所以,只好叫当差们帮帮忙了。军师吩咐公子准备好赶往博望坡中,在孤山上扎下帐篷一个,酒席一桌,号炮一尊,等候于我,因为刘封公子没有什么本事,所以孔明在用兵时经常叫他摆酒放炮的,到后来刘封是一员出名的放炮小将,因为他放出经验来了。让公子先去博望,然后孔明同刘备下将台,一个上马,一个上车。君臣两个车马并进。这里校场暂且不提。路上迅速,太阳偏西时已到博望坡。进入两山环抱处,前面一切埋伏不要说敌人看不见,就是连皇叔都半点没有察觉。三里左右直至里而孤山,四面脱空。山并不高,上面都按先生所说的齐办。公子下来迎接,君臣都下马下车。车马一起弄到山上。君臣跟刘封到了山顶之上,在帐篷中并肩坐定。当差们敬酒。皇叔想,孔明先生确是想得出来,到山顶上来喝酒。他望到周围群山叠叠,树木森森,古木参天,茅草丛生,象已熟的麦苗随风飘荡。一轮夕阳将要西下,天空中红霞朵朵,树林中鸟雀喧噪。春末夏初,野风拂拂。在这里畅谈,倒确是感到别有风味。刘皇叔精神一振,顺手拿起酒杯招呼一声:“军师请了!”

    诸葛亮:“主公请!”

    皇叔将酒杯送到嘴边,一阵酒香直冲鼻子,他更觉得此刻一杯美酒令人心旷神怡。事实上你是吃不成的!

    正在这时候,皇叔的耳内只听得远远传来不断的炮声和军号之声,“轰……轰……”他立即把酒杯放在台上,双手撩须向对面炮声结束的地方观望,因为在山顶之上,正是凭高远眺,只见刀枪如林,旗幡密布,一望无边的曹军兵马象潮水一般向博望坡方向涌来。刘备再对附近四下一看,除了自己和孔明之外,只有寄儿刘封和当差们以及两个小僮。他想,此地一片荒郊,并无提防,倘若被十万曹兵赶到,来个团团包围,我同孔明插翅难飞。皇叔看到敌人来的趋势肯定朝着这里,甚至可能已发现我刘备在此了。这个时候,他那里还吃得了什么酒呢?立即倒转身来,但只见孔明在那里若无其事、自由自在地饮酒。皇叔发出急迫的声音说道“啊呀,军师!”

    孔明好象冷不防被他吓一跳的模样,放下酒杯,执着羽扇侧身问道:“主公怎样?”

    刘备想,亏你问得出,难道你没有耳朵,还没有听得吗?便说道:“嗳!军师,你可曾看得曹兵来了?”

    诸葛亮:“曹兵在哪里?”

    刘备想,我真佩服你,事情这样紧急,你还要装模作样。皇叔要紧用手指着来敌说道:“军师请看啊!”

    皇叔想,你又不是瞎子。孔明对皇叔指的方向一望,他只是微微地好笑──“嘿……”刘备想,十万敌兵杀到,你还笑得出来。我是今世佩服你!俗语说:隔墙人家火烧着,还要摸摸自己墙头上可烫。我看只有你诸葛亮了,人家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你倒还这样的定心,说道:“请问军师缘何发笑啊?”

    诸葛亮:“敌人来得真巧!”

    刘备:“巧在哪里?”

    诸葛亮:“敌人杀来,请主公下山攻打头阵!”

    刘备:“刘备哪里来这样的本领?”

    诸葛亮:“主公既然无能,那刚才为何答应呢?”

    刘备:“刚才因为军师说保护于我。”

    诸葛亮:“亮不是在此吗?”

    孔明想,我坐在你旁边还不算保护吗?难道要把你抱在身上才算真正的保护吗?皇叔想,你不要说什么笑活了,要紧追问先生。

    刘备:“请问军师,这里可有埋伏?”

    孔明想,我早有消灭敌人的埋伏。诸葛亮用兵一向不肯预先讲穿的。不要说今天初用兵,更其不能同皇叔讲明在前了。孔明一生谨慎用事,不到一定成熟之时,对谁都不讲。所以回答皇叔说:“主公听了,博望坡中一无埋伏。”

    刘备一听,山套之中一无埋伏。心想,那不是在此等死吗?他便站起身来说:“既然这样,我与军师回归新野去吧!”

    刘皇叔认为,到新野城里把城门紧闭,吊桥高拉,即使夏侯惇杀到,还能镇守。其实这是下策,按照你这样做,小小新野乃弹丸之地,粮草不足,能守多少天?这不成了笼中之鸟,网中之鱼?等到断粮绝草,要与过去徐州失守一样坐以待毙。自古善于用兵的人,逢到以少胜多的战争,多数是破敌于根据地之外。孔明一方面暂不泄漏,同时用半真半假之言来安慰皇叔之心,他笑着说道:“主公只管放心!亮自有道理,请坐下。”

    刘备来的时候,他想得多好,认为只要孔明在旁就不怕了。俗语说,要死与你一道死。真正到了紧要关头,他害怕了。这倒不能怪他的,因为他心中一无底细。刘备对孔明深深一礼,说:“刘备告退了!”说罢,要想转身而走。

    孔明一把抓住了他,说了声:“主公不必惊慌,有亮在此,请坐下!”

    刘备冷不防被先生用力一拉,一屁股跌坐在位子上。他不懂孔明为什么不走,是否一定要与我同归于尽?一方面他眼睁睁地望着越来越近的敌人。他想,奇怪!夏侯惇即使要捉我刘备,应该杀往新野县,为什么大队人马十万,全军向此博望坡而来呢?难道真的知道我在此不成?谁知道,这是孔明先生的计谋把他们引来的。

    要知曹兵怎么会来的,请听下回分解。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