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时有一些自觉高明的作战计划,不提出来总感内疚,我完全能理解这种心情。但我想,你最好不要自己去提,领导对你的印象并不好,你提出来必然受不到重视,反而让人对你增加误会,你最好让马谡、姜维等人去提,领导器重他们,必然重视他们提出的方案。这些意见即使被采纳以后,你也不能说它们是由你提出来的,你该对人说领导是如何英明等等,以争取领导对你逐渐产生好感。
当看到你对费祎说要让杨仪扶回孔明灵柩,你要自掌兵权继续伐魏的情节时,我吃了一大惊。这是为臣的本分吗?丞相死了,那么聪明一世的人自然不会临死糊涂误事,一切大事无疑会安排就绪,用得着你去参与干扰吗?而且,你要接掌丞相兵权,这不是把自己摆在丞相之上作安排吗?太妄自尊大了!你的身份是什么?“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嘛!你当时应该说,领导的安排是如何合理,你要誓死捍卫等等。你认为你可以作三军统帅,但我总觉得你不太成熟。噢,成熟是什么,你恐怕不清楚,我也一时说不清,一句话,就是要搞好和同事的关系,尤其是和领导的关系。你扪心想想,自己这方面到底如何?
上面的劝告不知是否能办到?其实,你还有另外两种解脱办法: 第一,大胆地去投靠曹魏,若曹操的用人风格尚存,魏国必能对你重用,使你施展平生之抱负,何必要在孔明手下受那些窝囊气!人家给你穿小鞋,散布流言蜚语,还不准你有怨言。其实,这没有什么不好,韩信不是从项羽手下跑到刘邦手下才功成名就吗?第二,如果你对刘备的感情犹存,或者对自己参与开创的蜀国事业忠贞不二,那你在立了大功之后可以急流勇退。你当然不到告老还乡的年龄,但你可以说你的脚趾有毛病,或胃里不舒服怎么的,然后告病离职,交出兵权后就去游山玩水。你可能认为这样屈了你的才气,其实,这没什么了不得,有才气的人自古很多,受屈受害的情况多的是,即使没有你们这样有才气的人,社会也照样存在,地球照样转动。
忠言逆耳 ,老兄自当鉴察。
《札记》的作者站在现代人的立场上,为魏延设计了适应外部环境的理想人格。按照这样的设计,魏延无疑会成为一个上下相得、平步青云的人物,然而,魏延却失去了他性格直率、敢说敢干、敢于作为的个性,成了一个唯唯诺诺、逢迎上司和看风使舵的人物。果真如此,魏延就不会是一个大刀阔斧、成长迅速、战功卓著的战将了。而且,从他一生的成长过程看,没有他特有的个性和意识,他早会在襄阳殉命于蔡瑁,或者后来老死韩玄麾下,终不会大作为于天下,故而不会有历史上的魏延。
避免这种二难悲剧的要害在于,一世精明的孔明应该胸心开阔,以全新的眼光看待魏延。应该有容才之量。有个性的人难于驾驭,但往往大有作为,领导者用人艺术的高超之处正在于能够统驭有棱角的人才。在政治与领导活动中,“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武王谔谔以昌,殷纣默默以亡。(见《史记·商君列传》)领导者应该识辨人才,爱护和珍惜人才,这于人、于己、于国都是弊少利多的大好事。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