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风云人物正解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功亏一篑失在用人(3)
    赤壁大战前,刘备集团几无容身之处,他们曾一度想夺取荆州,但荆州被曹操夺取,后来与孙权集团结成联盟对付曹操,但其间矛盾很大,只是由于曹操大兵压境,这一矛盾才降到了次要地位,未能公开化。刘备集团联络孙权集团对付曹操,但若没有曹操集团的存在,孙权集团马上会吃掉他们,而他们在当时尚无还手之力,这就决定了刘备集团只能在孙权与曹操矛盾斗争的夹缝中生存,他们必须在军事和外交等方面谋求这两大军事集团的平衡,以求得自身的发展,因此,他们既要抑制曹操集团的强大,又不能没有曹操集团对孙吴的牵制,曹操赤壁兵败,这是曹魏势力退缩和孙吴势力发展的转折点,二者的平衡已经基本形成,如果这时再要斩杀曹操,就必然造成曹操集团的崩溃,孙权集团就会迅速膨胀,并吞刘备集团,这是孔明所不愿见到的情况,因此即使曹操已成瓮中之鳖,可以手到擒拿,但仍不如将其放掉。事实上,当刘备后来初得荆州时,孙权、周瑜即想起兵夺之,只是怕曹操乘虚来攻,才未操动干戈。如果在华容道上杀了曹操,恐怕刘备亦难占有荆襄,更不易占领西川了。孔明要放掉曹操,可以不在华容道设兵,让曹操自己走掉行了,为什么要派关羽去,任其放掉?原来,刘备集团内部有一个小宗派,它以关羽为代表,自恃才高功大,目中无人,有时甚至敢与军师孔明相顶撞。例如孔明初次用兵,关羽与张飞说了许多怪话,不听调遣,当时多亏有刘备交给的剑印在手。孔明几次用兵如神,张飞已被折服,但关羽的自矜之气仍未彻底改变。例如,当孔明提出对他捉操有所担心,怕他放走曹操时,他敢对孔明说: “军师好心多!……”这实是指责说孔明的心眼太多,而且,他为孔明立下军令状后又反问孔明: “若曹操不从那条路上来,如何?”要逼军师为他立军令状,他对军师尚且如此,对其他人更不放在眼里。关羽身边除张飞外,还有关平、周仓等人追随,他们自成一体,形成集团内部的小山头,如要实行组织处理,一是没有有力的借口;二是关羽的追随者、崇拜者较多,若处理不妥,消极影响大;三是关羽属刘备的嫡系,关键时刻有刘备的保护。因此孔明要想处治关羽,一定要慎重地选择机会,寻找借口,不使任何人产生异议。这次,让关羽伏兵华容道,由于他义气深重,必定会放掉曹操,这就提供了惩治他的绝好机会。——孔明是要借这件事平山头,煞煞关羽的威风。

    可见,孔明既要让曹操逃走,又要让曹操在关羽的手下逃走,他有意安排,让关羽放走曹操,是要平衡本集团外部和内部两种关系: 对外,他要平衡孙权与曹操两大军事集团的关系;对内,他要防止宗派倾向的形成。“放曹”事件结束后,孔明的两个目的全部达到。曹操与孙权两大军事集团相对峙,互相牵制,以致刘备夺取荆襄后,孙权虽十分怨恨,仍不敢轻举妄动,使刘备集团赢得了进一步发展的时机,为实现三足鼎立的战略计划做好了积极的准备。同时,就本集团内部来说,关羽回兵后已自知罪过非小,刘备也承认关羽违反军法,让记下关羽罪过,以后将功赎罪。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