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在作战前给部将分配任务,多是附耳低言或付给锦囊妙计,这是最常见的保密方式。除此之外,他还根据不同的情况,对严守军事机密采取过许多有效措施。
孔明六擒孟获时,兵至三江城,城由朵思大王把守,蜀兵到时城上弓弩齐发,一弩十矢,箭头上有毒,蜀兵不能取胜。孔明令军退后,五天未发号令。黄昏时,孔明传令: “每军要衣襟一幅,限一更时分应点,无者立斩。”诸将不知其意,依令而行。初更时分,又传下第二道命令: “每人用衣襟包土一包,无者立斩。”众军仍不知其意,依令预备。接着孔明又传下第三道命令: “诸军包土,俱在三江城下交割,先到者有赏。”众军皆包土飞奔城下,孔明遂即传令,让军士积土包为上城的台阶蹬道。先上城者为头功。于是蜀兵十余万及降兵万余将土包弃于城下,霎时积土成山,接连城上,蜀兵争先上城,守兵欲放弓弩时,已被蜀兵登城捉拿,朵思大王亦被斩杀,蜀兵夺了三江城。这里,孔明连下四道命令: 准备衣襟——包土——城下交割——登城,他采取把一道命令分解下达的方式,由于在实施军事行动的前期,没有人知道军事计划的全部内容,因而当兵士们在备衣包土和准备交割的时候,尚不知道他们正在实施一孟获像
项军事行动,这就绝对地保守了军事秘密,当最后一道命令发出时,军士争先上城,敌人已来不及应付。采取将一道命令分解下达的方式,保守了军事秘密,同时,它使指挥员的每一道命令简捷易行,行动容易统一。而且,它的前几道命令由于军士不理解,又似乎与军事行动无关,这就能刺激军士的好奇心,他们急于想知道自己行动的目的,执行起来会干脆利落。这种下命令的方式一般适应于急需保密但因人数杂多又不易保密的场合,也适应于准备工作复杂的保密行动。试设想,孔明如果一开始就将四道命令全部下达,非但不能保证对敌保密,军队的行动也必定杂乱不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