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63年的中国,刚刚经历过三年灾荒的新中国,如大病初愈般正艰难的复苏中。这也是个充满激情和狂热的年代,一场持续十年的运动正在酝酿中。
于小六这年第一次乘坐火车,看着窗外飞逝的景物,还有车头不时飘来的蒸汽云雾,一切对只有二十出头的他来说都是那样新奇。他不知道这是一次改变命运之旅,现在还只是开始而已……
这是他来到考古研究所后第一次出差,随行的还有老师及三个同事。其实他们现在的更像被从研究所赶出来的一群下放人员,只是名义上说得好听点。
本来他们应该还有一段时间才会被调走,但是年初的时候广东省文物部门向上通报说在罗浮山脚下现一处墓葬,因为形式和规格,估计会有大现,所以才让研究所下来人指导掘工作。
中科院的考古研究所曾也有过辉煌,56年定陵的掘就是他们参与,56年之后全国曾有过一波王陵掘热潮。但之后北京方面对自主性掘持保留态度,也就在这之后,考古研究所的人员开始逐步削减,从鼎盛时期的一千多人减少到现在的一百来人。
其实这次于小六他们基本就不会回研究所,光是对罗浮山古墓的掘、整理就有可能是几年,之后的事情谁也说不清楚的。
“小六,在想什么啊!”
说话的是杨宏开老师,今年已经五十二,也算是国内考古界小有名气的专家。
于小六只是他的读书前的名字,他们家六兄弟姊妹,他最小,此时他的父亲已经没有最开始的好心情为他取个响亮的名字,如是于小六就这样叫到大。后来读书时有个老师是个师范学校毕业的年轻人,说新时代的应该有个更好听的名字,如是后来在小六的证件上出现了另一个名字于晓6。
但他在生活中还是习惯了小六这样的称呼,所以认识他的人都管他叫小六。
“火车好快啊!”于小六还在兴奋中,回过头来一脸的笑意。
“嗯,每小时大概能跑六十公里,这要是换着以前得走上一天。呵呵,以前没坐过火车吗?”
“家里穷,别说火车,就是汽车也是到北京后才看到。”
“哦,那你是坐什么来的北京啊?”
“坐马车啊,还有就是走路了。”于小六憨厚的笑了。
杨宏开是书香门第出身,解放前他父亲就是知名的学者,本来他曾有机会出国,但当年的狂热让他选择了另一种生活方式,那就是为理想而活。所以他对同样充满理想的小六,有着天然的喜欢。
其实他也并不像表面看来的那样书生气,至少他就感觉到了某种政治气息,如是他选择远离即将到来的政治风暴。
这次他之所以带上小六,就是不想这个憨厚的农村少年被渲染成狂热份子。
“我第一次来南方的时候,也觉得无处不是美景,这都好多年过去了。这次可能会要待很长时间,有和家里说吗?”
“还没有,到时再拍电报吧。”小六想起老家,还有父母,心情突然失落起来。
他拼命读书就是为了不再待在农村,尽管可能不孝,但至少他能为家人带来荣光。还记得父母将他送出村子时,曾说不要回来了,如果过得好就拍过电报吧!那是种什么心情,只有曾经处在当年当时的农村才能体会。
“嗯,不要想多,我知道你每次工资都会寄回去大半,这就是尽孝了!”杨宏开体量的拍了拍他肩膀。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