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论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25章 能与庸(2/2)

    桓范见兵起,矫诏出城,南奔曹爽。司马懿谓蒋济曰:“智囊往矣。”蒋济曰:“范则智矣,然驽马恋栈豆,爽必不能用也。”曹爽得奏,不知所措,急立营为守。桓范劝曹爽兄弟曰:“当今日,卿门户求贫贱复可得乎?且匹夫持质一人,尚活,今卿与天子相随,当护车驾幸许昌,传招外兵,号令天下,谁敢不应者?”曹爽兄弟犹豫不决。曹爽遣许允、陈泰诣司马懿,观望风旨。司马懿令其回劝,又使人相喻,以洛水为誓,唯免官而已。曹爽寻思再三,乃投刀于地,曰:“我不失作富家翁。”桓范哭曰:“曹子丹一世英杰,生汝兄弟,犊耳!何图今日坐汝等族灭矣!”(《晋书·宣帝纪》、《三国志·曹爽传》及注引)曹爽兄弟归罪请死,司马懿遂奏免其职,以侯还第。

    司马懿收曹爽走卒张当治罪,张当招供,说曹爽、何晏等阴谋反逆,欲三月起事。于是曹爽兄弟及何晏等皆被收诛,夷三族。曹爽昏乱愚妄,司马懿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曹芳诏司马懿为丞相,增封至八县,邑二万户,司马懿固让丞相。复加九锡,又辞之。

    司马懿虽仍为太傅,这回可是名副其实。曹爽欲独裁,司马懿虎卧在侧;司马懿,则无人出其右。三国不愿鼎立,金戈铁马,竞争一统;宗室不念亲情,反目成仇,相兼嗣位;辅臣不能共处,明争暗斗,极力专权。不论大小高低,皆要除繁去异,留简存同,血雨腥风,春来秋去。

    王凌是王允的侄子,王允遭族灭,他逾城得脱,后为曹操所用。他做过扬豫二州刺史、征东将军、车骑将军,一直握有淮南地区的军政大权,嘉平元年(249)为太尉,依旧屯守淮南。王凌向来与司马氏家族关系不错。司马懿知王凌父子文武过人。王凌外甥令狐愚时任兖州刺史。见曹爽被诛,王凌与令狐愚密议,谓曹芳暗弱,制于强臣,曹操子楚王曹彪有智勇,可迎之都许昌。王凌遣人入洛阳告其子王广。王广谓司马懿诛杀曹爽,手握重权,擢用贤能,未易亡也。王凌不听。令狐愚不久病卒。

    嘉平二年(250),火星入南斗六星。王凌召术士浩详占之。浩详悦之曰:“淮南,楚分也,今吴楚同占,当有王者兴。”王凌遂谓道:“斗中有星,当有暴贵者。”(《三国志·王凌传》及注引《魏略》)不知是欲曹彪兴,还是图己贵。三年(251)春,王凌遣将军杨弘连结新任兖州刺史黄华。黄华、杨弘连名向司马懿告发。司马懿先下书赦王凌罪,又遣人喻解,随后率大军乘水道疾下。王凌自知势穷,迎至丘头,自缚水边。司马懿遣人解其缚,送还京都。王凌知罪难赦,行至项县决曰:“行年八十,身名并灭,命耶!”(《三国志·王凌传》注引《魏略》)遂自杀,继而被灭族。王允、王凌叔侄二人都官至三公,可又两遭灭族。曹彪赐死,曹氏诸王公毕集于邺县,设官吏监察,不得与人交往。曹芳策命司马懿为相国,封安平郡公,食邑五万户,迁司马孚为太尉。司马懿固让相国、郡公不受。

    司马懿欲灭吴蜀,始分军粮,克时同举。秋,司马懿死,终年七十三岁。司马师为抚军大将军,录尚书事,辅政,翌年转为大将军。曹魏政权奄奄一息。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