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论坛评论精选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曹操魔方之六、法外加恩--周泽雄
    公正地说,曹操放下屠刀的场合也自不少,纵无立地成佛之缘,也不宜视而不见。

    对孔融和司徒杨彪,曹操素来就看不惯,他本完全有理由将两人早早除掉,你袁绍不是让我杀他们吗?那好,恭敬不如从命,我就暗中指使下人动手,并将两人首级给你袁大将军递上。即使曹操不愿在自己辖区内动手,将两人绑缚后押赴袁绍所在的邺城,亦不失一计。曹操为什么不这样干呢?白白地留着个"杀孔融"的把柄,可算不得一种事迹呀。

    杀人,但罪止于身,不妄施灭门之刑,在当时也属难得的明智。曹操杀陈宫,本无可厚非。你说曹操演戏也罢,但他白门楼上既然抛出和解的话头(虽然话里带刺),陈宫若低头认错,曹操也只能留他一命。他杀人然后厚葬,并千金一诺地始终善待陈宫老母,较之中国历史上司空见惯的"灭族",似亦人道不少。当然,陈宫性情刚烈,曹操可能也知道对方不会屈服。前述毛玠亦然。若荀彧之死可划归曹操名下,至少荀令君的后代没有受到丝毫连累。──当然,杀人兼满门抄斩之举,曹操也不是没干过,倒霉蛋中首推孔融,还有一个名叫赵彦的谋反者。

    我相信一百个丞相,九十九个会把陈琳杀了。这位可与路粹齐名的刀笔吏(路粹为曹操代拟声讨孔融的状子,世人读后咸"嘉其才而畏其笔"),当年替袁绍捉刀,一封数说曹操罪状的檄文传遍南北,内中将曹操及祖宗八代一网打尽,笔墨竭尽冷嘲恶讽之能事。如此深仇大恨,质诸寻常君主诸侯,均属夷九族而难解恨之举,曹操居然大度包容,见到陈琳只轻描淡写地责备道:"你小子替本初干事,骂我几句倒也罢了,'恶恶止其身',凭什么把我父祖辈都兜进来,也太不地道了。"结果,陈琳仍然得到了恰如其分的重用,在曹操手下做自己最拿手的刀笔营生。难道曹操手下当真缺少秀才吗?非也,邺下之盛,实是不让于兰亭群贤的。即就刀笔吏而言,曹操本人就资质非凡,帐下路粹、阮瑀(阮籍之父)与陈琳也在伯仲之间。"爱其才而不咎",史籍上这寥寥六个字,恰切地说明了全部原因。爱才是一个原则,为了使这一原则得到优先权,曹操甚至不惜牺牲自己最为倚重的"法"的原则。

    曹操诛杀袁谭后特地下令:"敢哭之者戮及妻子。"有个叫王修(字叔治)的傻义士私下忖度道:"袁谭对我有举荐之功,死而不哭,在'义'上说不过去。畏死忘义,何以立世?还是去哭一遭吧,管他老子娘哩!"这就抚摸着袁谭被割下的头哭上了,还越哭越响,竟至"哀动三军"。执刑兵士抓个正着,正待按军法从事,曹操急忙出面拦阻:"算了,人家是义士,就成全他吧。"不仅如此,当王修得寸进尺地接着向曹操提出收敛袁谭时,曹操干脆好人做到底,答应了他的要求。王修曾是袁谭手下的粮官,曹操对他官复原职。当时袁谭统治下的州县多已向曹操表示臣服,只除了一个名叫管统的小太守。"你去替我把管统杀了",曹操对王修下令道。王修再次违背了曹操的命令,竟意外地说服管统向曹操投降。曹操一高兴,不仅不问王修拒命之罪,反而升了他的官。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