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5年,曹操乘刘备初定益州,无暇北顾之机,一举灭掉张鲁,占领汉中,并以征西将军夏侯渊领军驻守。曹操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以汉中为基地,伺机西进,夺取巴、蜀。法正目光敏锐,深知曹氏这次军事胜利对刘备造成严重的威胁,于是献策:“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屯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逼故耳。今策渊、郃才略,不胜国之将帅,举众往讨,则必可克。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此盖天以与我,机不可失也。”刘备采纳其计。
218年,刘备派张飞、吴兰等为先遣部队进至武都(治下辨,今甘肃成县西北),与曹洪军相持。张飞分兵,扬言要出击曹洪军的后路,被曹休识破,结果前军吴兰等部被曹洪军集中兵力击破,雷铜、任夔战死,吴兰逃到少数民族部落后被杀,张飞被迫撤出武都地区。于是,刘备亲率大军北征,与夏侯渊、张郃军相持在阳平关一带,刘备屡攻不下,损失也不小。7月,刘备派将军陈式攻击马鸣阁道,企图切断阳平北面道路,从侧后方威胁阳平关。结果遭到徐晃军的截击,损失惨重。这时,刘备的夺取汉中的计划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主力仰攻阳平不下,侧翼迂回的两路部队均遭到失败,曹军已经威胁到其主力的侧翼安全了,而且兵力也损失很大,只好紧急命诸葛亮征调成都的留守部队增援汉中前线。
219年1月,为争取主动,法正劝刘备放弃进攻阳平,渡过汉水,向定军山一带机动,以此调动夏侯渊军离开坚固阵地,在运动中寻找战机。夏侯渊果然中计,与张郃率军渡过汉水,试图夺回定军山要地。刘备采用声东击西战术,先猛攻张郃军防守的东面,夏侯渊惟恐张郃兵少抵挡不住,就分兵一半增援。接着刘备火烧夏侯渊防守的西面外围鹿角,趁夏侯渊出营救火,疲于奔命之机,突然令黄忠从山上发起冲击,一举斩杀夏侯渊,益州刺史赵颙也同时阵亡。张郃守不住定军山大营,只好收拢散兵退过汉水扎营,夏侯渊的司马郭淮等临时推举张郃统一指挥剩余的部队。刘备军准备渡过汉水继续攻击张郃军,张郃欲沿河阻击。这时郭淮建议:沿河阻击是示弱的表现,应把部队向后撤,让刘备军渡河,待其半渡而击之。张郃采纳了这个建议。法正识破敌军图谋,于是放弃了渡河追击的计划,张郃遂率军退回阳平坚守。经此一役,刘备遂取得了主动权,战争形势发生逆转。
曹操得知夏侯渊战败的消息,急忙从长安率兵赶到阳平一带,准备与刘备的主力展开决战。但刘备依靠大巴山的地形,“敛众据险,终不交锋”。曹操进攻没有效果,伤亡日增,而且运输线又过于漫长,经常遭到刘备军的偷袭,后勤得不到保障,最后曹操决定将所有部队撤离汉中。刘备遂据有汉中。
定军山一战,夏侯渊授首,大破曹兵,夺取了汉中,这次胜利在军事上和政治上都对日后蜀汉的立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为汉中是益州联结中原的门户,占有汉中,蜀汉在北面就有了一道屏障,这样进可攻,退可守,回旋余地广大。献取汉中之策,无疑是法正在三国鼎立形成时立下的又一大功劳,曹操也对其赞赏有加:“吾固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 又曰:“吾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法正邪?”
放任独行、纵情傲物
在建立蜀汉政权、争取三国鼎立的过程中,法正起了重大作用,因此深受刘备信任。刘备夺取益州后,法正被授予蜀郡太守、扬武将军的重任,“外统都畿,内为谋主”。对于这个取蜀的功臣,刘备给了他相当高的待遇和权力,相当于清朝的九门提督,现在的北京市长。更重要的是“内为谋主”,成为刘备手下仅次于关羽,与诸葛亮并驾齐驱的第一谋士。
法正既为蜀郡太守,“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有人向诸葛亮反映:“法正于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诸葛亮一则爱法正之才,又深知刘备“雅爱信正”,故迂回地替法正辩解和开脱:“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操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
许多人都以此否定法正的人格,认为这样的行事作风,表明他气量狭窄,不具备做一流政治家的广阔胸襟。然而法正所报复的,都是“毁伤己者”并且不但报仇,而且报恩,恩怨分明,这种任侠使气,蔑视礼法,挑战世俗权威的反叛精神,正是真性情、真英雄的表现,千秋之后,犹令人仰慕不已。法正的这种作风与诸葛亮的儒家宗臣作风迥异,但二人虽“好尚不同”,而“以公义相取”,即“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蜀朝人物大多褊狭,任侠使气,比如彭漾、廖立、李严,皆以短取败,但是法正在使气的同时,能够顾全大局,比如推荐许靖,和诸葛亮等同僚搞好关系等,实在是孝直的高明之处。
智慧之花过早地凋零
公元219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拜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明年,法正病逝,年仅45岁。功业未峻,谋臣先亡,刘备非常痛惜,“为之流涕者累日”焉。
法正是在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登上政治舞台并崭露头角的,他的智慧和谋略促进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正如陈寿所评:“法正著见成败,有奇画策算,然不以德素称也。拟之魏臣,正其程(昱)、郭(嘉)之俦俪邪。”
综观法正的一生,犹如一颗璀璨的流星,在历史的天空一划而过,然而在这一划中,他发出了最热烈、最耀眼的光芒,在历史的天空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印迹。敢想敢做,敢爱敢恨,有谋有志,有胆有识;值庸主则郁郁不得志,遇英雄则竭尽其心力:豫让“众人国士”之说,于法正不为过矣。法正辅佐刘备九年,在这九年中,帮助刘备取西川,定汉中,克成大业。这九年是法正一生中最辉煌的九年,也是刘备一生中最辉煌的九年!
法正死后第二年,刘备称帝,同年大举伐吴。这是一次感情用事的错误军事行动,蜀汉大臣赵云等纷纷劝阻,但都未成功。结果,夷陵一战,陆逊火烧连营,刘备几乎全军覆没,最终含恨逝世于白帝城。史载,诸葛亮与法正“好尚不同,以公义相取”、“亮每奇正智术”。至此亮追忆法正,后悔之余,不由感叹:“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惜哉孝直!痛哉孝直!
以古为今,今则古也。法正的一生,实则是知识分子奋斗的一生,他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既受社会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也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创造条件,抓住机遇的结果。当今的时代是重视个人价值的时代,从法正身上,我们或多或少应该能够得到一些启发吧。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