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诋的情况与蒋琬也差不多。何诋字君肃,自幼寒贫,为人宽厚通济。开始时任督军从事。他也和庞统、蒋琬相类似,整日“游戏放纵,不勤所职”。诸葛亮听说后,决定来一次突然“袭击”,亲自考察一番。其他人都为何诋捏一把汗。何诋当听说诸葛亮要亲自下来考察他的工作时,急忙连夜张灯审问犯人,解读有关诉状。在诸葛亮第二天早上来到前,何诋只用了一个夜晚的时间,就把所有案子都暗记于胸,“答对解释,无所凝滞”,诸葛亮本人对此也很惊讶。为此,他不仅未免何诋的官,而且还提拔何诋为成都县令。后来郫县县令的职位有所空缺,诸葛亮又让何诋一人兼任两职。何诋本人也没有浪费诸葛亮给他表现的机会,努力工作,正确断案。后来,汶山地区的少数民族发生了不稳定的情况,诸葛亮又提拔何诋为汶山太守,汶山地区在何诋的治理下,很快就“民夷服信”。又先后派何诋出任广汉太守和犍为太守。(见《三国志·蜀书·杨洪传》裴注引《益部耆旧传杂记》)。可见,诸葛亮在识人上也是很有其独到之处的。
诸葛亮的第四个用人特点和原则,就是能不问资历的深浅,不以官位的高低,不以是否是降将来区别看待人材,只要有才的便用。
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人。他原来只是魏军的一个下级官员。在汉中之战投降刘备之后,任牙门将、裨将军。王平本人没什么文化,“手不能书,其所识不过十字”,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简直是一个“文盲”了。但他又非常聪明,写信时令他人代笔,自己口授,所写的内容还“皆有意理”。而且他虽不识字,但别人讲的《史记》、《汉书》,他听完后,都知道其中的大概意思。往往与别人谈论时“不失其指”。并且他由于“生长戎旅”,还很富有作战经验。街亭之战中,作为马谡的参军,他曾数次谏阻过马谡,不要“违亮节度”;在街亭战败的败局已定时,王平命令其部下“鸣鼓自持”,魏军大将张合疑其有伏兵,不敢追赶。于是王平得以从容地收合诸营将士撤回。诸葛亮见其有真才实学,对王平特地予以褒奖:“加拜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见《三国志·蜀书·王平传》)。这里的“五部”,即指由蜀中少数民族所组成一种战斗力很强的部队,《后出师表》中的“突将、无前、青羌、cong、叟”,指的就是这种部队。
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姜维。姜维字伯约,天水冀城人。姜维原来是魏国的中郎官,参天水郡军事。建兴六年,诸葛亮在一出祁山时收降了他。诸葛亮也并未由于姜维是个降将,而对他有所歧视。姜维也很争气,当蜀军由于一出祁山失利后,姜维只身一人,丢下老母与蜀军一起撤往汉中。后来姜维受到他母亲的来信,“令求当时”。姜维则说:“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见《三国志·蜀书·姜维传》裴注引孙盛《杂记》)。诸葛亮对姜维大为器重,辟姜维为仓曹掾,加为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那时姜维不过二十七岁。后来诸葛亮对张裔、蒋琬评论姜维,说姜维是“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即李邵)、季常(即马良)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还说:“须(使姜维)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官,觐见主上。”(见《姜维传》)。等姜维训练军士完毕后,又迁姜维为中监军、征西将军。从此以后,姜维的地位不断提高,最终成为蜀国后期的中流砥柱。
诸葛亮的第五个用人特点和原则,就是积极培养和锻炼人才。
这里又不得不提到蒋琬。诸葛亮为了能让蒋琬尽快地成长起来,就有意识地往蒋琬身上“加压”,使他得到应有的锻炼。诸葛亮开府时,提拔蒋琬为东曹掾,举茂才。蒋琬本人表求推辞,想要把这个位子让给刘邕、阴化、庞延、廖淳。诸葛亮就对蒋琬说:“思惟背亲舍德,以殄百姓,众人既不隐于心,实又使远近不解其义,是以君宜显其功举,以明此选之清重也。”(见《蒋琬传》)其意为:“我本来顾忌到我与你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怕这样推举你会受到别人的非议。但这样一来,别的被举荐的人心里会感到不安,其他远近之人也会对此不解。所以你更应该接受这次推举,并用你的实际功绩,来表明这次的选举是非常公正的。”后来诸葛亮又让蒋琬与张裔统留丞相府府事。建兴八年,张裔去世后,又让蒋琬代张裔为长史,加抚军将军。让蒋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受到锻炼与提高。
还有就是费祎和董允两人。
费祎是江夏人。诸葛亮在南征胜利归来后,群臣于数十里外迎接,而且大多数的年龄和地位都要高过费祎。而诸葛亮只把费祎叫来,让他与自己同乘一辆车,于是众人“莫不易观”。自此之后,诸葛亮让费祎为昭信校尉,多次出使东吴。让他在与东吴的外交工作中,努力发挥和锻炼其才干。后来,又迁他为侍中、参军。建兴八年,又转为右护军,后又为司马之职。随诸葛亮进入汉中,参与北伐之事。(见《三国志·蜀书·费祎传》)。
董允字休昭,是掌军中郎将董和之子。诸葛亮在一出祁山时,上书《出师表》。上面写道:“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到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其任也。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裨被阙漏,有所广益。若无兴德之言,则戮允等以彰其慢、”(见《三国志·蜀书·董允传》)。费祎任参军后,诸葛亮又马上迁董允为侍中,领虎贲中郎将,统宿卫亲兵。
在诸葛亮的细心培养下,蒋琬、费祎、董允很快都生长了起来,担起了治理蜀国的重任。后来蜀人么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四人为四相,一号“四英”(见《董允传》。裴注引《华阳国志》)
诸葛亮第六个用人特点和原则,就在于能对人材的缺点给予必要的批评和帮助。
张裔是个很有才干的人,这点我已在上文中讲到过。但张裔也有个非常不好的毛病,就是心胸不宽,好忌恨人。他本来与杨洪和关系很好,但后来却因为几件小事,而反目成仇,而且责任还出在他本人身上。再有,他与岑述的关系也很不好,到了相互忿恨的地步。对此,诸葛亮曾经严肃地批评过张裔。诸葛亮说:“君昔在陌下,营坏,吾之用心,食不知味;后流迸南海,相为悲叹,寝不安席;及其来还,委付大任,同奖王室,自以为与君古之石交也。石交之道,举仇以相益,害骨肉以相明,犹不相谢也,况吾但委意于元俭,而君不能忍邪?”(见《杨洪传》)其大意为:“你过去在陌下被我军打败,我当时很为你的安全担心,吃饭也吃不香。后来你又在南方流浪,我又很为你的的处境而悲叹,睡觉也睡不安稳。你一回来,就马上委你以重,共同参与国政。我还自以为与你的交情坚如磐石。既然交情坚如磐石,举荐对方的仇人以获取帮助,举荐对方的至亲以明大公无私,这些都不用向对方解释,取得对方的理解。更何况我现在只是重视岑述,你怎么就受不了了呢?”
再有,如刘巴。刘巴字子初,零陵人。他为人高傲不群。刘表接连几次请他做官,他都不就。曹操定荆州后,刘巴“北诣曹公,被辟为掾,使招纳长沙、零陵、桂阳”(见《三国志·蜀书·刘巴传》)。后来刘备夺得此三郡和占有益州后,刘巴一开始都不愿仕刘备。刘备以“若有害巴者,诛及三族。”的命令(见《刘巴传》裴注引《零陵先贤传》),以及诸葛亮的数次极力推荐,终于使刘巴感动,被刘备辟为左将军西曹掾。刘备称汉中王后,又以刘巴为尚书,法正亡后再代法正为尚书令。刘巴总是很自负,有些看不起人。他与张飞的关系曾一度紧张,刘巴认为“大丈夫处世,当交四海英雄,如何与兵子共语乎?”诸葛亮就帮助刘巴道:“张飞虽实武人,敬慕足下。主公今方收合文武,以定大事;足下虽天素高亮,宜少降意也。”(见《刘巴传》裴注引《零陵先贤传》)
由以上六点可见,诸葛亮的用人政策是相当高明的。在以上提到的这些人中,许多都成了蜀国后期的栋梁之材,中流砥柱。也正是由于诸葛亮用人的不拘一格,才会使只拥有一州之地的弱蜀,在与强魏与东吴的较量中,没有因为土地缺乏的原因,而人材太过缺乏。对于这一点,诸葛亮本人是功不可没的!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