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论坛评论精选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再探刘备借荆州的真相(2/2)
    这最后一个记载非常关键,我们知道,刘备在赤壁战后很快就拿下了南方四郡,比周瑜拿下南郡快很多。如果刘备已经真正拥有四郡,孙权是不会再任命武陵太守的,也不会让黄盖随意跑到刘备负责地区攻打山贼。黄盖死于何时?可参考《三国志孙瑜传》和《孙皎传》,《孙皎传》记载到:迁都护征虏将军,代程普督夏口。黄盖及兄瑜卒,又并其军。——可见黄盖与孙瑜大致同时期死亡或略早。而《孙瑜传》记载:年三十九,建安二十年卒。——而从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战后到建安二十四年吕蒙夺回荆州,武陵郡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刘备的管制之下,唯一的可能,就是赤壁之战后,周瑜死前的两年时间,由于刘备虽然帮助收复四郡,但是没有实际管辖权,所以孙权才任命了黄盖为武陵太守。

    这些问题的答案大致归结为:刘备虽然占据了南方四郡,却是在孙权的授权之下,替孙权去收复的,刘备本人并没有对四郡的所有权和处置权。这样,《资治通鉴》和《江表传》的记载就比较准确了。

    这也是为什么刘备在占据南方四郡之后,还要求周瑜分一小块地盘给其驻扎和做荆州牧的办公地。也是后来刘备冒着生命危险亲自去见孙权,请求管理荆州(借荆州)的主要原因。

    当周瑜死后,在鲁肃的大力支持下,刘备的请求终于得到了孙权的同意,条件是:

    a、 孙权保有江夏郡(除曹操占领的部分),因为这是屏蔽江东的关键;b、 孙权从长沙郡中分出一块,主要是郡北部长江沿岸地区,以便于控制长江;c、 在刘备从敌人手里夺取了新根据地之后,归还孙权。(当时主要是打算从曹操手里夺取,益州是孙权也打算夺取的。但是借出荆州后,孙权已经对夺取益州不抱多大希望了)

    d、刘备借到的地盘包括:南郡的大部分(少部分在曹操手里)、武陵郡、零陵郡、桂阳郡和长沙郡的南方部分。后来刘备又分南郡西部为宜都郡。

    1.5 刘备军团在赤壁和江陵大战中的贡献

    有朋友认为,刘备主力参加了赤壁之战,出了大力,所以荆州自然有刘备的份。其实不然。

    ——刘备基本没有派部队参加赤壁之战,而仅仅是带领少数亲兵跟随周瑜参加。关羽有关此事的谈话可以为证:“乌林之役,左将军身在行间,寝不脱介,戮力破魏,岂得徒劳,无一塊壤,而足下来欲收地邪?”(《吴书》)也就是:刘备只身(亲身)参加了赤壁之战,其他人和部队一概不提。

    ——刘备的所有带兵大将,包括关羽、张飞、赵云等均没有参加赤壁之战的任何记载,像这样伟大的胜利,如果参加的话,那在个人传记里一定会有记载的,哪怕是一笔而已。可惜没有,连诸葛亮也没有参加的记载。同时,孙权方面基本所有参战的将军在个人传记里都有记载。

    ——《江表传》记载:“备虽深愧异瑜,而心未许之能必破北军也,故差池在后,将二千人与羽、飞俱,未肯系瑜,盖为进退之计也。”就是很好的证明(虽然孙盛认为这是吴人的专美之辞,但是看刘备的一生,这是很正常的表现,也与个人传记里未有参战的记载相一致)。

    ——在江陵攻城作战中,刘备出力否。只能说很少。《吴录》曰:备谓瑜云:“仁守江陵城,城中粮多,足为疾害。使张益德将千人随卿,卿分二千人追我,相为从夏水人截仁后,仁闻吾入必走。”瑜以二千人益之。——这是刘备参加江陵作战的唯一记录。刘备要求留下张飞的壹千人跟随周瑜攻城,让周瑜另派两千人由其带领从夏水去切断曹仁后路。但是从结果看刘备没有完成此任务,一年后由关羽担任了此任务,还是没有完成。总之是刘备方面在江陵战役中出了壹千人马参战。而周瑜的部队至少有三万。

    ——刘备当时的实际兵力。由于刘备在当阳被曹操精锐骑兵追击而溃败,陆军基本损失殆尽,而关羽的水军到底有多少人马呢?唯一的记载是诸葛亮对孙权的谈话。

    当时孙权非常怀疑刘备的剩余实力(“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诸葛亮传》)诸葛亮为了打消孙权的疑虑,答复道:“豫州军虽败於长阪,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偪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於今日。”

    也就是说,在诸葛亮向孙权吹嘘刘备兵力时,关羽水军加上打散逃回的士兵有万人。而实际兵力估计会少于此数。而鲁肃则认为:“始与豫州观於长阪,豫州之众不当一校,计穷虑极,志势摧弱,图欲远窜,望不及此。”(《吴书》)

    另有两个记载此时期刘备部队兵力的数据:

    《吴录》:备谓瑜云:“仁守江陵城,城中粮多,足为疾害。使张益德将千人随卿,”

    《江表传》:“故差池在后,将二千人与羽、飞俱,未肯系瑜,”

    可见,刘备最亲信的两员统兵大将,不过每人带兵壹千而已。刘备总兵力能有多少呢?

    再看诸葛亮的原话—— 先主至於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於孙将军。”(《诸葛亮传》)。要知道,如果刘备加刘琦有两万兵,面对曹操的进攻,就只能说是事情危急了,要求求救于孙权。而周瑜不过带三万人(可能还不满三万),却信心十足地要击败曹操,两相比较,很可能孙刘双方在江夏实际兵力的差距不止壹万。因此刘备军估计只有数千人而已。

    1.6 江夏郡的局势

    有朋友认为,是刘备用江夏郡与孙权交换的南郡。其实不然。

    在刘表死后,刘琮投降曹操,荆州的地盘基本上都跟随投降了。只有江夏郡的小部分还在刘琦和刘备手里。

    ——当年初,孙权攻占夏口,消灭黄祖兵团,后来虽然放弃了夏口,但是一直控制着江夏郡的长江南岸地区。因此,即使赤壁之战前,刘琦控制的江夏也只有北半部分。表现有:

    任命胡综为鄂长,

    派遣黄祖旧将甘宁带兵驻扎于当口(位于今湖北武汉一带《三国志辞词典》)

    ——曹操收降荆州击溃刘备之后,任命文聘为江夏太守,负责江夏江北各地。

    ——而曹操早在发动荆州战役前,就已经派遣张辽拿下了江夏郡若干地盘(自然是北部),《张辽传》:“以辽为荡寇将军。复别击荆州,定江夏诸县,还屯临颍,封都亭侯。”

    因此,刘琦所控制的江夏郡实际范围不大,甚至只有夏口周围地区。因此,孙权在打跑曹仁之后,就任命程普领江夏太守了。此时刘备还没有借到荆州呢。

    刘备从赤壁之战后,就基本不在夏口,主要在南郡和南方各郡驻扎。因此,当刘琦死后,这个夏口也就基本放弃了。孙权以后在江南另新修了一个夏口城(位于江南今武昌一带)。因此也就不会有什么孙权用南郡换江夏的问题了。

    由于原夏口城被隔绝在孙权的地盘里,刘备方面实际上是不会再过去占领的。因此,等于刘备方面自动放弃了这个城市。或许关羽曾经以该城为基地北伐(没有记载),并多次与魏军交战。但是在刘备借到荆州后,关羽立即就移防到江陵。这时夏口就彻底放弃了。刘氏在江夏的势力就此完结。

    1.7 总结一下

    根据刘备的请求、行动和后来双方的应答内容,我们应可以知道:

    刘备确实是向孙权借用了荆州的五个郡(其中两个不是完整的)的地盘,做为自己发展的基地。

    刘备在借用时,承诺以后得到新基地后,全部归还所借的地盘。

    由于刘备在最重要、最关键的赤壁大战和南郡攻守战中基本没有出力,所以在后面分配地盘时只能请求孙权借给一些供自己立足、发展,比较被动。

    当时,刘备自身残余兵力不大,刘备不愿冒险投入决战,而想让周瑜上前抵挡。因此在战后分配利益时,刘备实在是没有什么资本、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由于双方开始商谈结盟,是在刘备于当阳惨败之后,实力大损,因此名义上是双方结盟,而实际上等于刘备投到孙权的保护伞之下,只是还保留着独立性。正如周瑜认为的:“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龙得,终非池中物也。”——也就是说,如果不借荆州给刘备,刘备就是孙权手里的“池中物”。可见在周瑜等人眼中刘备在这个同盟中的地位。

    二、孙权准备攻蜀问题

    在《细说三国》中也论述了孙权的攻蜀问题,并认为《资治通鉴》的记载是错误的。实际上该书没有搞明白这里面错综复杂的情况,而妄下结论。

    该书认为《资治通鉴卷六十九》记载孙权准备派孙瑜进攻益州,而刘备派兵占据沿江要害,不让其通过是“极不可靠”的。那时因为该书没有将记载的时间搞清楚。

    实际的情况是这样的:

    1、 210年12月,周瑜占领江陵已经一年,局面比较稳定。于是建议孙权攻取益州。孙权批准了这个计划,由周瑜和孙瑜共同执行。这时由于沿江各战略要点均在周瑜手中,所以周瑜的攻益州计划中根本没有要刘备参加的内容。

    2、 同月,孙权将该计划通报于刘备,刘备极力反对。但是孙权没有理理睬。

    3、 同月,周瑜在返回江陵的路上病死,其攻蜀计划暂时停止。而就在本月,刚接任的鲁肃就建议孙权将大部分荆州借给了刘备。

    4、 这时,孙瑜的大军已经从丹阳(原驻防地)开进到了长江中游夏口一带(准确时间没有记载,但是必定是在刘备借到荆州以后,而没有进军益州之前)。

    5、 由于荆州已经借给刘备,孙瑜军无法通过,所以孙权又写信给刘备,建议两家共同出兵攻蜀。由于刘备是准备自己独占益州的,就以那些众所周知的理由拒绝了孙权,并威胁要“被发入山”,同时派部队阻挡不准孙瑜军通过。

    所以,孙权一共有两个攻蜀的方案,第一个是周瑜制订的,为单独进军益州;第二个是孙权(或其他的部将)制订的,为孙刘共同进军。两个方案均因各种原因没有实行。

    《细说三国》之所以得出错误结论,是因为没有注意到《资治通鉴卷六十九》的这段记载前面有一个“初”字。原文为:“二十年(215年)五月,……初,刘备在荆州,周瑜、甘宁等数劝孙权取蜀。……权不听,遣孙瑜率水军往夏口。备不听军过,……使关羽屯江陵,张飞屯秭归,诸葛亮据南郡,备自住孱陵,权不得已召瑜还。”

    这一段,说的根本不是215年发生的事情,而是210年底到211年初的事情,是为了介绍一下215年发生的孙刘两家争夺荆州的起因。

    《资治通鉴卷六十九》的这段记载实际是采用了《献帝春秋》的说法。有人以为这段记载有问题,其实,这段记载还是比较合理、可信的:

    “关羽屯江陵”——《关羽传》记载:“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夏口、江陵均在江北。关羽也一直在江北作战。

    “张飞屯秭归”——《张飞传》记载:“以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 秭归属于宜都郡的范围。

    “诸葛亮据南郡”——诸葛亮不是具体带兵的,因此在南郡范围内督导各地。

    “备自住孱陵”——刘备原先驻扎公安,孱陵距离公安很近,但是不靠近江边,以免孙权水军偷袭。如果不移驻孱陵,那刘备就成为最前沿了。

    至于周瑜(或孙瑜)的攻蜀计划是否可行,另有专文进行讨论,这里不再细说。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