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论坛评论精选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试论姜维误国二三事
    作者:跋锋寒

    蜀汉亡国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力上的差距悬殊和政治上的君昏臣暗,虽说以其局促一隅的积弱态势,没有大智慧是无力回天的,然而,综观姜维的作为,却是有意无意中加速了其灭亡的进程。

    一、不识时机,盲目北伐。

    提到北伐,很多人就不分青红皂白一概予以否定,说什么劳而无功,空费国力等等,其实掌握时机的北伐是有着很重要的战略意义的。诸葛亮出祁山,其目的在于蚕食雍凉,壮大自己,削弱敌人,可惜人算不如天算,首度北伐因失街亭葬送大好形势。此后,除了以其自身能力而存万分之一侥幸外,最主要的意图变为干扰魏国,破坏其国力发展,否则以双方悬殊实力基数,差距只会越来越大,而观曹魏每次只能以三五万人应付,无法以其强大的军事实力一举破敌,且其国内对兴师出兵的担忧不满之声时有所闻,可以说基本达到战略目的。

    然而,自蒋琬执政以后,十二年间,只一次雷声大雨点小的行动外,再无所作为,除了因“实不如前人”的担忧外,其对北伐的积极意义也认识不足,导致给了魏国休养生息的机会。特别是陇右地区,有了大量驻军的条件,不需每次再从中央增援,吕蒙劝孙权取皖城时所说“皖田肥美,若一收孰,彼众必增,如是数岁,操态见矣,宜早除之。”正是这个道理。到了费祎掌权,曹魏不仅有余力应变,在陇右也屯集了精锐的郭淮、邓艾兵团,北伐时机已经不复存在,其对姜维的节制可谓无心办了好事。

    但是,姜维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一心只想效仿诸葛北伐,完全不顾形势的变异,九伐中原,虽偶有小胜,只是在给魏国搔痒而已,而自身的损失却极大,把国家搞得疲惫不堪。此时最佳选择无疑是休兵劝农,待机而发,至不济也可延长蜀汉政权的寿命,但姜维知进不知退,观其兴师之频,完全是一种毫无意义的为北伐而北伐,说他根本就毫无战略局面的敏锐嗅觉一点都不为过。

    二、只知军务,不知政略。

    蜀政昏暗,罪魁恶首当然是黄皓了,至于后主,不论是诸葛亮,还是蒋费姜执政,从没见其扯后腿、穿小鞋的举措,有也是因其朱紫难辩,纵容维护之过罢了。但是黄皓为何能够把持朝政、朋党为奸呢?蒋费时期可没见此,只能说明姜维的政治上的无能。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