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论坛评论精选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三国时期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
    --淮南第三次叛乱司马氏诛杀曹爽之后,掌握了魏国的军政大权,渐有篡逆之意,这自然引起了亲魏派的不满,而接近东吴的淮南地区,士马强盛,边境多务,也就成了反叛的多发地带,在短短几年内,这里便发生了三次大规模的反叛,其中由诸葛诞发起的最后一次尤为激烈。

    诸葛诞字公休,琅邪阳都人,是诸葛亮的族弟,原任荥阳令、吏部郎、御史中丞、尚书等职,与夏侯玄、邓飏相善,在京师颇有点名气,被称为四聪八达中的八达之一。同时也获得了脩浮华,合虚誉的不良评价。魏明帝对诞等亦甚厌恶,将诞等免官禁锢。明帝死后曹爽秉政,诞复为御史中丞尚书,出为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平毌丘俭、文钦之乱后,进封高平侯,转征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

    诸葛诞素与夏侯玄亲善,玄既被杀,王淩、毌丘俭等又相继夷灭,心不自安,便开始帑藏振施,收买人心。又厚养亲附及扬州轻侠数千人为死士。

    甘露元年(256年)八月,吴文钦(三叛之二的发起者)及骠骑吕据、车骑刘纂、镇南朱异(朱桓子)、前将军唐咨(三叛之一的发起者)军自江都(今江苏扬州)来向徐堨。司马昭估计诸葛诞所督兵马足可抵御,但诞仍求调十万军队帮助守卫寿春(今安徽寿县),还要在淮水旁边筑城以备吴,实际是想加强自己的实力。

    九月,吴国孙峻卒,孙綝上台后,发生滕胤、吕据拥兵反对孙琳的事件,吴军退还。

    甘露二年(257年)五月,司马昭得到贾充的密报之后,即征诞回朝任司空。诸葛诞得诏书,觉得事情不妙,便举兵反叛。诞首先攻杀扬州刺史乐琳,然后敛淮南北屯田口十余万官兵,及扬州新附上众四五万人,聚谷足一年食,为坚守寿春之计。同时遣将军朱成至吴称臣上疏,又遣子靓、长史吴纲诸牙门子弟为质。

    六月,吴将文钦、唐咨、全端、全怿等步骑三万前来救援。司马昭也奉帝及郭太后到项(今河南项城县东北)。然后司马昭督诸军二十六万,诈称五十万进屯丘头(今河南沈丘东南),以镇南将军王基行镇东将军,都督扬、豫诸军事,与安东将军陈骞(陈矫小子)等围寿春。王基初至,尚未将城完全围住,文钦、全怿等军已从东北因山乘险突入城中。不久,吴将朱异亦率三万人进屯安丰(今安徽霍丘西南),与进入城内的吴军相呼应。王基等四面合围,表里再重,堑垒甚峻。文钦等屡次出城攻围,均被击退。昭又使奋武将军石苞督兗州刺史州泰、徐州刺史胡质,挑选锐卒为机动部队,以防吴人再行增援。朱异与州泰战于阳渊(在今安徽寿县与霍丘之间),异败退,泰追击杀吴兵二千人。

    秋,七~八月,吴大将军孙琳出兵屯于镬里(今安徽巢县西北),又使异假节,为大都督,率丁奉、黎斐等将兵五万人(一说万余,取《诞传》中“大众”而舍之)前来解救寿春之围,异留辎重于都陆,轻兵屯黎浆(今安徽寿县南)。遣将军任度、张震等领精兵六千人,於屯西六里铺设浮桥夜渡,筑偃月垒。被魏石苞、州泰击破,异军却退就高。异复作车箱攻打五木城,苞、泰攻异,异败归。魏泰山太守胡烈(前任太守常时因称疾不出,被司马昭斩杀)以奇兵五千从小路袭击都陆,尽焚异辎粮。异军乏粮,以葛叶为食,退还孙綝,綝授兵三万人使异死战,异以无粮不从,綝大怒,乃命力士拉杀异于坐上,不久綝便自镬里还建业(今江苏南京)。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