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论坛评论精选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锦帆贼”甘宁(2/2)

    甘宁在荆州前后待了十来年,但却一直默默无闻。据上节,甘宁是败逃入荆州的。东吴韦昭的《吴书》有意回避了这点,只说“(甘)宁将僮客八百人就刘表。(刘)表儒人,不习军事。时诸英豪各各起兵,(甘)宁观表事势终必无成,恐一朝土崩,并受其祸,欲东入吴。”司马光《资治通鉴》基本上照搬了这段话。甘宁率领他残存的精锐部曲(“僮客八百人”)往投刘表,韦昭说“(刘)表儒人,不习军事”,仅稍微暗示甘宁在刘表处的境遇;接着就极力称赞甘宁的政治眼光:“观表事势终必无成……欲东入吴”。其实多少是事后的溢美之词,因为根据裴注可考出甘宁在刘表处待的时间并不短,起码有四、五年(约兴平二年至建安四年,195—199)。陈寿《甘宁传》就客观、准确些:“(甘宁)乃往依刘表,因居南阳,不见进用,后转托黄祖,(黄)祖又以凡人蓄之”,原来甘宁的“欲东入吴”,最主要的原因是“不见进用”。

    甘宁在刘表处的五六年如何度过,韦昭的《吴书》没作交代。而陈寿《甘宁传》则有“因居南阳”这几个字,透露了一点信息。前面提到,“(甘)宁本南阳人”,那里应该有与甘氏有姻亲血缘关系的宗族,可这并不是他在南阳淹留数年的主要原因。下面需要分析下东汉末年南阳的状况,从中寻找答案。荆州拥有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武陵、长沙等郡,其中南阳郡位于最北面,是荆州的北大门。东汉末,“江东之虎”孙坚杀荆州刺史王叡,又北上杀掉南阳太守张咨。刘表得以被任命为新的荆州刺史,而袁术则趁机“屯鲁阳(属南阳郡),尽有南阳之众”(《三国志·魏书·刘表传》注引司马彪《战略》),后来刘表在地方豪族蒯良、蒯越、蔡瑁等人的支持下,“南收零、桂,北据汉川”(《刘表传》),但始终没能控制南阳郡。直到汉献帝初平四年(193),袁术北上与曹操战于封丘,大败,退居扬州九江郡,刘表才得以奄有南阳。但没过几年,到建安元年(196)凉州军事集团的张济、张绣又进占南阳。张济死,“(张)绣领其众,屯宛(南阳郡的治),与刘表合”(《三国志·魏书·张绣传》)。为了抵御背面的曹操,刘表默许张绣在南阳的统治。事实上,从建安元年(196)到建安四年(199)张绣听贾诩之计投降曹操前,曹操“比年攻之,不克”(《张绣传》)。张绣走了,建安六年(201),刘备又来了,“(刘表)益其兵,使屯新野”(《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一直到建安十三年刘表去世,曹军南下为止。也就是说刘表从继任荆州刺史一直到死去,对南阳的控制始终是无力的,南阳前后被袁术、张绣、刘备三位军阀实际控制着。可以参照下江夏的黄祖。南阳的军事力量主要是北拒曹操,而江夏的黄祖则是东抗孙吴(黄祖可以说是孙氏的死仇),黄祖实际上也是相对独立的军阀。刘表就是在和这些军阀的博弈中维护着自己在荆州的统治。

    分析了上面这么多,我们就容易理解甘宁为什么在刘表处的几年是“居南阳”了。甘宁是拥有“僮客八百人” ,能“挟持弓弩”的“游侠”之士,他的出身、禀赋决定了他不能融入为襄阳集团(蒯氏兄弟是今襄樊南漳人,蔡瑁是襄阳人)所把持的荆州枢要部门。而对刘表、襄阳集团来说,甘宁这类人最好是放在荆州的门户之地如南阳郡为其抵御外敌。如前所交待,甘宁在刘表处的时间大约是兴平二年至建安四年(195—199),而这期间南阳郡的实际拥有者是凉州军事集团的张绣。显而易见,甘宁这支部曲很难被凉州军事集团所容纳,刘表也无从对其插手(即使他想管的话)。相反的,张绣部队从自身利益出发很可能还要打压甘宁的队伍。这方面虽然没有直接史料记载,但可以通过另一条史料来窥见。《甘宁传》注引《吴书》:“(黄)祖都督苏飞数荐宁,(黄)祖不用,令人化诱其客,客稍亡。”后来黄祖对甘宁也不任用,并且还令人“化诱”甘宁带来的僮客,削弱甘宁的军事力量,这显然是从维护自己在荆州势力的角度出发的。作为同样屯守边境的军阀,张绣对甘宁很可能也是这样。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