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闲话大全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八)孟达
    孟达第一次出场是张松给刘备送完地图后提到的,当时捎带提的还有法正法孝直。说是“久慕皇叔之英名”啥的。我当时脑海中已经浮现出一个小时候看的黑白片《小兵张嘎》里吃西瓜的典型的汉奸嘴脸。事实证明,这仨都是白眼狼。刘璋对他们也不算很坏,做的是不错的职位,领的是很高的薪水。可是还是起心反叛。他们的理由堂堂正正:天府之国,惟有德之士居之。听起来象回事。可是用诸葛亮评价魏延的话:“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痛快淋漓,立刻揭露了这几个败类的嘴脸。

    苍天有眼,张松早早被杀了。当时的情景使我想起我看过荷马史诗里特洛伊也有个叛贼在图谋期间被杀。但看那家伙被杀时有点怅惘,看张松被杀时心里忍不住想幸灾乐祸一下。法正很潇洒地活着,封了蜀郡太守,然后露出了真实嘴脸:仗着有孔明撑腰,睚眦必报。果然是一派小人嘴脸。可那时孟达呢?我倒奇怪了,这小人怎么不露点劣根性呢?

    终于,在关羽被围时,廖化舍命出来要救兵。身在上庸的孟达却按兵不动,还挑拨刘封休要出兵。那是十年前,我九岁,对关羽仰慕得很,恨不能把孟达挫骨扬灰。然后孟达似乎也看穿了我对他的恨,溜到魏国做了一个很不错的官,依然掌管上庸——注意,上庸虽是山城,却是荆州通往汉中的唯一道路,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然后,在老罗虚构的安居平五路一事里,孟达碍于和李严的交情,硬是拖延了十万大军的作战计划。这也是我唯一对他印象好的一次。

    然后,就是公元227年的事,孟达起心反叛。我算了一下,那年他56岁了。任何一个人到了老年都会有点彻悟。说真的,我真的无法理解——小说中——孟达为何要造反。三国鼎立,谁的实力强大尽人皆知。诸葛亮无敌的神话在高人眼中是不确定的,而孟达也断非无谋之辈。所以这一点而言,孟达是很有骨气的。至少是迷途知反,还带点悲壮色彩。

    后来孟达被司马老儿宰了,人都把孟达起事论为失败。但小说读者或许没发现一件事:孟达临死前杀了一个人,魏国当时的第一猛将,徐晃。联想到和徐晃仲伯之间的张颌后来在对蜀作战中的无敌,可以明白杀了徐晃有多大的功劳。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