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各国打仗,比的是军事、政治,也比教育,孙坚的教育就搞得很好,几个儿子个个都能独当一面,曹操的也不错,在曹丕身上多少还能看到他的影子。刘备的儿子就差了,可能当初在赵云的怀里被吓傻了,对打仗这回事不感兴趣,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享乐主义者,亡国对他来说根本就没有什么感觉,他要的就是自已的快乐。当皇旁是偏居一隅和称霸中国对他来说没有什么区别。
一开始的时候,三国的君主都能求贤若渴,所有能人辈出,但是后来老一辈的死了,新君主坐在前辈们打下的江山上,不知道创业的苦,对人材也就不那么重视了,再说老革命的子女得照顾啊,所以后来的将领们多是干部子女,关平和张苞还好没有给自已的父亲丢脸,而像诸葛恪这样的纯粹是给诸葛家族抹黑。所以到了后面,感觉各国都没有特别出色的人材,到姜维跟邓艾大战的时候,对那些武将就没做太多的描写了,看到后面的时候也在想,要是马超、黄忠还活着还有这帮家伙说话的份吗?
五:用计,有人称三国是一部战争百科全书,的确,它包括了战争的各个方面,不仅仅是一部兵书可概括的。三国中真正对阵真刀真枪干起来的少,一般都得用计,用得最多的是先诈败,然后几部兵马同时袭来,还有就是劫营,劫营是把双刃剑,用得好就成功了,用得不好自已就挂了,诸葛亮六出祁山跟司马义用计那是文中用计的最高峰,在这里诸葛亮也使上了毕生的所学。
六:浪花淘尽英雄,苏轼也曾有过这样的感觉,人生如梦啊,小说的开始确实有意思,天下大乱,随便哪个人都可以拉起一支人马来造反,全国的人材也都集中起来了为自已所属的集团出力,最后优胜劣汰,成三国之势。
七:读高中的时候也读过一次三国,但是没有读完,见蜀国衰落下去了就不想读了。那时候觉得三国的语言真的是美,很典雅的感觉,那时候写作文不知不觉都像三国那种语气了,现在想来可能是那时候功力还不到,对书没有抵抗力,现在终于可以支持下来看完了。也深为其中的描写震撼。红楼也是读了好多遍的,但是没有一次读完,也没觉得书的语言有多美,可能是功力还不到了,要读红楼,也许还得等几年。
八:读三国,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政治、军事、还有为人处世,诸葛亮每次用计都能成功就因为他识得人心,知道各人的性格,知已知彼,战争的胜利就是建立在这上面的,不然依凭什么都没有用。
九:女人,三国的作者很糟蹋女人,还好那时候没有女权主义者,不然这样的书想出版都难。“朋友如手足,女人如衣服”这是刘备的名言。他的朋友为了招待他可以把自已的妻子给杀了食其肉,看到这里让人不寒而栗。像关羽这样的大英雄更是与女人绝缘的。吕布喜欢女人,所以成不了大事。但是吕布在这群人里真是极品,为了爱情他可以不要事业,换一个角度来讲的话,那是中国版的爱美人不爱江山的典型啊。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