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历史上的周瑜,当然不是被孔明气死的,也根本不存在“三气周瑜”的任何蛛丝马迹。若从周瑜与孔明在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以及他们俩在赤壁之战前后的政治地位、历史作用看,真正的赢家倒是周瑜而不是孔明。因为才华横溢、精明老到的周瑜,能力实际上远远盖过了初出茅庐的孔明。 历史上的周瑜心胸一点而也不狭窄,人缘也挺好。老将程普自恃年长,原先常欺负周瑜,周瑜总不计较,作为东吴开国元勋,且周瑜与孙策情同手足,又是连襟,吴老夫人并嘱咐孙权“以兄奉之”,在东吴的声望很高,但他始终以辅吴事业为重,虚怀若谷,不摆架子,带头执行臣节,敬重孙权。他精通音乐,吴人有“曲有误,周郎顾”的赞语,说明他日常作风也是平易近人的。
那为什么雄姿英发、功勋卓著的周瑜,为什么在《三国演义》里成了心胸狭窄、专与孔明作对最后被孔明气死的窝囊人物?原因很复杂,既有文艺创作上人物塑造的需要,更有政治倾向上拥刘贬吴的因素。 从文艺创作上讲,贬瑜是为了褒亮,为了突出孔明的智慧才能。按照史实,孔明出山前为刘备分析天下形势表露出他的不凡智慧,出山后只是在智激孙权这件事上亮了一下相,充分展示其才能要到刘备去世之后治蜀、南征及北伐之时。而整个《三国演义》的创作脉络是以刘备集团为主线的,孔明又是小说着力塑造的重点人物,孔明出山之后就遇到赤壁之战这样重大的军事行动,如果不突出显露他的才能,就不符合小说的创作意图。而要显示他的才能历史又毫无依据,于是就大加虚构,发挥文学的想象力、创造力,把周瑜作为对立面,作为表现孔明智慧才能的陪衬。因为只有把周瑜压下去,孔明在赤壁之战中的形象才能树立起来。
看来,历史上的周瑜和小说里的是存在很大的差别的,我们大家不要盲目的去相信小说,小说里的不一定都是真的,很多人开了《三国演义》之后,对孔明大加赞赏,其实,周瑜在才能上是比孔明高出许多的,只不过小说的作者罗贯中可能心里更喜欢孔明一些,所以就把周瑜给丑化了,他在人们心中也就没有了好印象。我希望大家能够多一些查资料的时间,让那些真实的历史人物的形象留存在我们心间。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