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卑而骄敌,均属此类。
诸葛亮几次和敌人对阵,故意旌旗杂乱,队伍不整,诱使对手轻敌上当。老将黄忠在攻取汉中时,用骄兵之计,连败三日,然后乘敌人尽皆懈怠,大破敌军。为了偷袭荆州,吕蒙装病辞职,起用一个未有远名的陆逊,陆逊到任后,又极其卑谨地奉承关羽,使关羽完全丧失警惕,结果丧城失地,兵败遭杀。
第二,利而诱之
将士争功,战场争利,这是军事上的一般现象。因此示利于敌,以利为饵,是军事谋略家诱敌克敌的有效手法。这里的利,一是指可能建功立业的战机,二是指财物、辎重、粮草等方面的物质利益。
袁绍的大将文丑,率军追赶曹军。曹操先是故意暴露粮草辎重,然后又令军士尽放马匹。有勇无谋的文丑逢利便争,见什么抢什么,结果队伍大乱,曹操乘机率领将士从土山上冲杀下来,大破袁军,斩杀文丑。而庞统殒命于落凤坡前,该属后者。象庞统这样与诸葛亮龙凤齐名的谋略家,完全应该考虑到敌人可能在险要山路设下埋伏,何况诸葛亮事先有书信告戒,刘备又三番五次劝阻。但是庞统想到的却是诸葛亮"不欲令统独成大功,故作此言以疑主公之心"。正是这种计较个人得失的品质和急于建功的狭隘动机,遮住了他谋略家的眼睛,招致了永远不能挽回的损失。
第三,因利间斗
以小的利益离间对手,使他们彼此争斗,自己坐收渔人之利,这是《三国演义》中一些高明的谋略家经常使用的诈术。如第75回写道,关羽擒了于禁,斩了庞德,又紧紧攻打樊城,曹操大惊,甚至想到迁都避祸。 这时司马懿建议派使臣"去东吴陈说利害,令孙权暗暗起兵蹑云长之后,许事平之日,割江南之地以封孙权"。这一着果然收到奇效,孙权为利而动,从关羽背后下手,樊城之危烟消云散。又如第14回提到的"二虎竞食"之计也是此理。曹操为防刘备、吕布联合起来对付自己,召集手下文武商讨计策。荀彧提出,以实授刘备徐州牧为饵,诱使刘备去杀吕布。事成则刘备没有吕布可为辅助,事不成则吕布必然要杀刘备,曹可以安收 "卞庄刺虎"之利。
第四,移祸于人
关羽被杀之后,吴魏双方在密锣紧鼓的气氛中,力图嫁祸于对方。杀人者孙权先来一着,把关羽"首级" 星夜送往洛阳,想使刘备"痛恨于操",兵指魏国,他好"观其胜负于中取事"。而老成练达的曹操岂是好欺?他守中有攻,礼葬关羽,意在使刘备"深恨孙权,尽力南征。我却观其胜负。蜀胜则击吴,吴胜则击蜀" (第77回)。真可谓各怀鬼胎,用心良苦。
嫁祸于人,自己得利,在现代的经济竞争中不胜枚举。
第五,反客为主
在老将黄忠攻打定军山时,监军法正曾献上一条 "反客为主"之计。黄忠依计而行,步步为营,向定军山逼进。急躁少谋的夏侯渊见此情景,按捺不住,果然派兵迎战,结果损兵折将,大败一场。
市场竞争和对外贸易中的诡诈之术可恶、可怕,但也可识、可防,我们决不能因噎废食,走闭关自守和自然经济的回头路,而应该以积极的态度,进攻的态势,堵塞奸商骗子们可能利用的各种漏洞,提高自身识诈防诈的本领。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