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蜀、吴后期同盟的重申和巩固,还有赖于孔明的多方努力。开始,吴国的态度很暧昧,既不与蜀国公开对抗,也不敢公开得罪魏国。如曹丕起四路兵取川,许以若得蜀土,各分一半,促使东吴也起兵来接应,孙权与陆逊商量,决定虚应之而迟不出兵,观望魏、蜀胜败才决定去向:若四路兵胜,川中危急,诸葛亮首尾不能救,则发兵以应之,先取成都,如四路兵败,则作别议。孔明也料到孙权不会立即出兵,故当他退了四路兵后,即物色适当人选——邓芝,使之入吴,向孙权陈说利害,终于使孙权绝魏和蜀;吴也派张温使蜀,双方重申旧盟。当然,吴、蜀之间的关系,仍然是互相利用的关系,彼此都为自己的利益打算。如孙权称帝后,遣使入川,以表盟好,并约平分天下。众议皆谓孙权僭逆,宜绝其盟好。后主遣使到汉中间孔明,孔明说:“可令人赍礼物入吴作贺,乞遣陆逊兴师伐魏。魏必命司马懿拒之。懿若南拒东吴,我再出祁山,长安可图也。”乃派使赴东吴向孙权作贺,并呈上国书,约吴兴兵伐魏。权与陆逊商议,逊说:“此乃孔明惧司马懿之谋也。
既与同盟,不得不从。今却虚作起兵之势,遥与西蜀为应。待孔明攻魏急,吾可乘虚取中原也。”
尽管蜀、吴同盟是有限度的,但彼此遥相呼应,互相牵制曹魏,使曹魏不敢轻率兴兵入侵,三国能鼎立达近半个世纪之久,吴、蜀同盟抗魏是个重要的因素。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