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智谋精粹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3.疑之不用,用之不疑:孙权的用人特点
    孙权不信任的人,决不重用;信任的人,始托以重任。曹操举兵南征,张昭极力主张投降,反复陈述曹军势大难敌,降曹始安,孙权听了,口虽不说,心甚反感。他是不肯轻易把继承的父兄之业奉送他人的,故听了鲁肃的主战理由后,很为赞赏。对比了张昭主降和鲁肃主战的动机,他认为张昭是”

    顾妻子,挟持私虑。”是为个人安全打算,而鲁肃是为公,主战是保卫江东的良策,”正与吾见相同”。赤壁之战取胜后,他对鲁肃十分敬重,周瑜病逝,提拔鲁肃为东吴主将。对于张昭,从此不加重任。

    充分信任所用之人

    孙权对于其所重用之人,都能做到深信不疑,让其独当一面,不加以掣肘,放手让他们大干,故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和力量,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如在赤壁之战前夕,当他做出抗战的决定后,立即让周瑜挂帅,自己则甘当后援之职。故周瑜得行其志,使其计,”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彝陵之战,东吴取得重大胜利,也是因孙权对陆逊的充分信任。当他提拔陆逊前往迎战沙场老将刘备时,东吴大臣都为其年少而轻之,诸将也多不服,孙权乃设坛拜陆逊为大将,赐以所佩之剑,说:”如有不听号令者,先斩后奏。”

    陆逊始能指挥如意,执行其坚守待机反攻的战略部署,终于以一把火几乎将刘备全军烧个精光。

    孙权用人能做到疑之不用、用之不疑,这主要是建立在对将领的深刻了解和经过考验的基础上。用人,是疑是信,要有据,决不能主观用事,轻信轻疑。因为轻疑,将会埋没人才,将会误事,轻信,会错用人,也足以误事。

    孙权用人很慎重,既了解其过去,也了解其现在,既倾听其言论,也观察其所行所为。周瑜曾与孙策生死与共,孙策对他很了解,认为他能胜任外事,临危时留下“外事不决问周瑜“的遗言。孙权也了解周瑜其人,故当他对抗操能否取胜仍有所疑虑时,乃请周瑜裁决。周瑜对敌情分析及抗操必胜之理,孙权深为折服.便委之全权,让他将兵出战。孙权之能信陆逊,是因陆逊策划袭取荆州之策已显其雄才大略,故当诸大臣反对陆逊为将时,孙权说:“孤素知陆伯言乃奇才也?孤意已决,卿等勿言。”

    关怀将士如骨肉

    孙权用人能做到”用之不疑”,给予充分的信任,还由于他把将士视如“骨肉”。他曾对众将说:“今日诸君与孤从事,虽君臣义存,犹谓骨肉不 复是过。荣福喜戚,相与存之。”这方面材料,《三国演义》谈的很少,《三国志·吴书》关于吕蒙、朱然等人的传记谈得较多。孙权对将士确是关怀备至。吕蒙病重,孙权迎置内殿,出千金募医治蒙病,并亲自监护,“时有鍼加,权为之惨戚,欲数见其颜色,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唶,夜不能寐。”吕蒙既死,“权哀痛甚,为之降损。”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