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三国之孔明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八:刘备托孤
    法正和孔明的地位问题,也是很多网上文章争论的热点,我认为法正是一个快意恩仇、追求痛快的人物,而诸葛亮与之不同,是一个冷静理智,能战胜感情冲动的人。所以法正可以在如雨的箭矢中挡在刘备的马前劝主公回去,而孔明不一定会这么做,可以想象法正如果不死,是一定会用尽各种不要脸的办法阻止刘备伐吴的。但是在刘备心目中,这两者都是他重要的依靠,诸葛亮从跟随刘备起,其实并未打过什么仗,主要以外交和治国为主,换做你是刘备,对一个从未上过军校和战场的年青农民,你会让他去指挥战争吗?所以说,刘备打仗会带上法正,但却不会让他治国,而国家的政事都交给了孔明,刘备看来是忽视了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反过来说,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给予肯定呢,试想想,一个在地里种地的农民,从来没有上过军校,没有经过战争的锻炼,却把司马懿吓得不敢应战,又服气得一塌涂地,有的网友看了一些网上的文章或是三国志中的片段评论就说孔明不会打仗,不敢过子午谷,说这些话的朋友,我建议你去四川旅游一圈就知道了。

    话休絮烦,言归正传,刘备称帝后,决定伐吴,大家都觉得不好,赵云给了明确的反对,诸葛亮当时说了什么,史无明载。 我觉得诸葛亮是不是由于哥哥诸葛瑾在东吴的原因没说呢?但是诸葛亮心里肯定是反对这次报仇行动的,因为联吴抗曹是诸葛亮一生的主张,这一点吴蜀两国中只有他和鲁肃两人看得最清楚,执行得最彻底,如果鲁肃不死得早,荆州之变是不会发生的。而事后诸葛亮长叹说如果法正不死,一定可以阻止刘备伐吴,就是伐了,也不会损失如此严重。从这些资料我们也可以看出孔明和法正之间关系处得是相当可以的,两人之间有惺惺相惜的感情存在。

    我们可以说刘备是个好皇帝、好哥们,他有知人之明,却无自知之明。他认为孙权不怎么样,一气拿下就是了,于是乎,逼出一位陆伯严,一把大火,双方都损失不小,总的来说,蜀方损失大于吴方。而在刘备大举进兵的时候,那位曹丕却愚蠢到不出兵伐吴,很多大臣劝他出兵灭吴,他都不应,后来吴蜀双方战罢了,他却带好多兵马列于江边吓唬孙权,他不知道,当年他爹都吓不住孙权,何况他呢?刘备在死时候对孔明说曹丕的才能是诸葛亮的十分之一,这位大耳朵真是有知人之明啊!曹操无后,也是报应。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