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蛰伏(13)
刘备值得关羽等人付出一切,必然有内在的原因。虽然史书上记载不多,但字里行间我们可以读出一些,诸如刘备的魅力,事业的感召,相契的性情,深厚的情义,等等。
民间流传的故事中,还有张飞,兄弟三人相聚于古城。史书却没有相关记载,张飞很可能一直在刘备身边保驾护航,并没有失散。
有没有先失散再重逢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历经艰难困苦一路走了过来,走过了十多个春夏秋冬,从三个意气风发的青年走成了三个壮志雄心的中年人;他们还将继续走下去,从三个年届不惑的中年人走成三个烈士垂暮的老人,最终走到生命的终点。
今生,他们永不相负,永远是兄弟!
刘备与关羽重逢之时,正受袁绍派遣转战到袁绍老家汝南一带,联合刘辟等人的黄巾军,一同开辟敌后抗曹根据地。曹操前线吃紧,后方自然空虚。在刘备等人的进攻下,一些县城纷纷响应。
刘备建立的敌后根据地没能坚持多久。接到后方被侵扰的报告以后,曹操派遣曹仁率领骑兵前去扫荡。刘备此时的军队大部分是袁绍资助的,兵将之间不熟悉,也没什么感情,打仗劲不往一处使,很快被曹仁打败。
刘备只好再次回到袁绍的正面战场——双方正在官渡豪赌。
经过半年多与袁绍的亲密接触,再回忆一下多次与曹操打交道的惨痛经历,刘备已经判断出赌局的结果:袁绍必败无疑。为保存实力谋求发展,他决定离开袁绍,拉上自己的人马单干。
不论是之前离开公孙瓒,还是此时离开袁绍,都表明刘备不甘心长期为别人打工,更表明他看人看到骨子里了,对他人的作为和时局的走向有着清醒的预见。
刘备更清醒的是,袁绍盟主虽然为人比较宽厚,但绝不是开政府招待所的,不能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要想脱身,必须找出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
于是,他建议袁绍联合荆州牧刘表,南北夹击曹操,并提议这个计划由他前去执行。
对袁绍来说,这个计划非常诱惑。他在前线进展并不顺利,急需要刘表能帮他一把。而且曹操也在死撑,后方十分空虚,刘表如果派遣大军进攻许都,一举端了曹操老窝是很有希望的。
面对如此诱人的计划,袁绍却很犹豫。犹豫的原因不只是袁绍一向做事都很犹豫,更因为他已经n次派人前去联合刘表了,刘表嘴上说没问题,但就是不出兵。别人说不动刘表,你刘备能吗?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