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幕芙蓉初出水,菡萏露中花(5)
这个人就是郑注。一个出身微贱的江湖术士,却被命运诡异地推到了大唐王朝的舞台上,在这个有白居易、有刘禹锡、有李商隐的晚唐,醒目地做了一个悲剧的主角,深刻影响了这些诗人后期的诗文创作。
这一年,二十七岁的盛年而不得志的唐文宗,迫不及待地想从令大唐窒息的牛李党争和宦官擅权的泥潭中突围。想从虎狼环伺中突围,却不能依赖这些朝臣,因为他们都不可避免地卷入了派系之中。
于是大唐的晚空下,踏着血色夕阳,诡异地行来两个新人。天子只觉眼前一亮,以为看到了曙光,却不知其实不过是“夕阳无限好”。这两个人带着天赋的使命,来推动大唐王朝的车轮,让其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这两个新人就是李训和郑注。他们犹如堂吉诃德般迎合国王的要求,热忱地举起长剑,英姿飒爽、一往无前地指向了暮气沉沉的大唐晚空。
李训是进士出身,而郑注纯粹是个江湖郎中,在长安豪门间小有声樱他们都由那个杀了唐宪宗,开了大唐后期宦官废立、杀害皇帝先例的王守澄推荐,得以在大唐朝廷上呼风唤雨。
他们一到台前,就以结党为由将众多大臣(包括李德裕)贬出了朝堂;后来又向王守澄下手,整死了他。
在两人的呼风唤雨下,朝廷几乎被清洗一空;同时又大力擢用了王涯、舒元舆、贾餗等一些新进孤立无党之士。两个心胸狭窄的人借机大肆报复,他们看不顺眼的人几乎被贬逐殆尽,宦官集团也遭到了重创;一些趋利的小人物则被提拔,迅速填满了空荡荡的朝堂。
一个本是铜墙铁壁的朝廷,被年轻的天子全换成了新泥墙。
看着朝堂一派新面孔新气象,天子充满了摧枯拉朽的快意。有理想有魄力却没有全局谋略的他,以为拨开了压在头上的乌云,他的天下就豁然开朗了,却不知很快将有更大的风暴袭来,侵袭他抠的这片晴朗的天。
此时,李训和郑注给天子描绘了美好的蓝图:“以为当先除宦官,次复河、湟,次清河北,开陈方略,如指诸掌。”天子仿佛看见了自己复兴大唐的曙光,却不知这曙光不过是两个小人物点起的烛光,照亮了天子的眼,却照不亮大唐的天空。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