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誓 约(1)
    誓约(1)

    仿佛所有的故事,都少不了离别这样一个片段。如果说开始是为了结局,那么相遇则是为了别离。许多人的眼里,离别应是带着一种感伤的凄美,但我以为,有许多离别,给人带来的却是如释重负的感觉。因为不是所有的相处,都让人愉悦,时间久了总会生出厌倦之心。那时候,所期待就是离别,无论是短暂,还是漫长,只愿意相离。不曾想,一离竟成了一生。一直想寻找重逢的借口,却还是被流年辜负,从今后,便再也不能相见。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想象中的离别应该是这样,古道依依,长亭送别,离人拿衣襟拭泪,无限感伤。“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又或者是易水送别,不尽苍凉。而我总会想着三百年前仓央嘉措离开雪域高原时的情景,云山浩荡,长风冷月,又该是怎样的一种荒凉?万物都在为他送别,为他落泪,那场景一定比长亭和易水送别更感人,更悲凉。

    他这一去,将如同刺秦的荆轲,永不回返。没有人可以卜算到他未来的命数,连同他自己,那将是一段难以预测的故事,也许是他人生另一段开始,也许只是结局。他的情歌在高原盘旋,似漫天的云彩,有着不绝的烟缕。经幡在风中飘摇,似在招手,亦是在呼唤。还有那永不停止转动的经轮,诉说着世人永远听不懂的话语。有祝福、有不舍、有感叹……

    他走出布达拉宫之后,那只曾经为活佛守秘的老黄狗孤独死去。没有人知道它和六世有过相约,那些日子,忠实的老黄狗守在布达拉宫的侧门,等待他的主人黎明前归来。倘若不是那场大雪泄露了仓央嘉措私自出宫的秘密,老黄狗至死都会守护他年轻的主人。世间的事,真的是因果相联,活佛离开属于他华贵的宫殿,守门的老黄狗以死来证明它的坚贞。只是这一切过程,都是悄无声息,不会有人知道。

    当年五世罗桑嘉措带着几千僧众,浩浩荡荡从拉萨出发,抵达北京城,接受大清皇帝最高礼节的接待。如今同样是喇嘛,而仓央嘉措却戴着刑具,被押解送京。一个活佛,一个囚犯,就像是一场悲凉的戏剧,一场可笑的轮回。六世不是五世的转世灵童么?倘若灵魂真的可以不死,以罗桑嘉措对西藏政教所做的贡献,今生又何以要接受这样的折磨?我们不应该像拉藏汗那样怀疑,我们应该像西藏所有信众那样,相信仓央嘉措是真的活佛,因为他有一颗比佛还要慈悲多情的心。他是迷失菩提,佛不会因为他的迷失,而将其放逐。

    在西藏有这样美丽的传说,仓央嘉措离去后,拉萨城里所有热恋过他的女子,都把自家的房屋涂成黄色,作为永远的纪念。她们期待着,也许仓央嘉措会从这片温暖明黄的颜色中走出来,对她们微笑,和她们一起喝酒歌唱,与她们拥抱亲吻。多么美丽深情的传说,如果我居住在拉萨城,亦会将自己的房子涂成黄色,不为与仓央嘉措结下情缘,只为一个生动得可以让人落泪的故事。

    三百年过去了,传说中那么多明黄的小房子早已不复存在,甚至连一丝印记都不曾留下。但我相信传说是真的,她们必定会以痴情的方式,来怀念拉萨城里最美丽的情郎宕桑汪波。如今只剩下八廓街那间叫玛吉阿米的小酒馆,毫不起眼的小房子,却在每天华灯初上的时候人流涌动。他们从不同城市赶来,带着不同地方的尘土,不同的信仰,只为了同样的情怀。是仓央嘉措的情诗感动了他们,是他的爱情打动了他们,所以愿意为了一个传说,到这里追忆一段逝去的时光。

    其实真正又能找到些什么?又或者说这间小酒馆真的留有他们的痕迹?我们并不想自欺欺人,但是宁愿相信一切都曾存在过,许多人需要依靠这些美梦来点缀苦涩乏味的人生。所以才会有这么多人,不顾一切背着行囊匆匆远行,只为了许多不能确定的故事和传说。现实让人有太多的负累,没有谁甘愿作茧自缚,纵算为一个虚无的梦远赴天涯,亦当无悔。暂时的迷醉并不意味会长醉不醒,每个人只在心中建一方狭小的世外桃源,不受外界的干扰,就可以安稳清宁。

    初三的明月发白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