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审判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六被告 博卡萨(2)
    第六被告  博卡萨(2)

    二   “中非的拿破仑”

    博卡萨曾多次自比拿破仑,在他看来自己和拿破仑一样骁勇善战,是拯救中非人民于水火的英雄,理应享受永久的荣耀和地位。当然,前提是如果他不那样孤僻残忍、暴虐贪婪的话,他的确可以成为万人敬仰,永垂青史的英雄人物。究竟是什么环境、什么原因造就了博卡萨残忍冷酷的性格,使中非人民陷于苦难之中,这就要从头说起了。1921年2月23日,博卡萨出生在中非共和国乌班吉河下游的一个姆卡族酋长家庭,博卡萨童年非常不幸。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因不满法国殖民当局的统治而公开与之作对,最后遭到了无情的暗杀。更悲惨的是,博卡萨的母亲因忍受不了丈夫的突然离世和生活的重负,不久也自杀了。父母的死给博卡萨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沉重的阴影,这与他后来形成的孤僻残忍的性格不无关系。父母双亡的博卡萨由祖父抚养长大。博卡萨在班吉的教会学校上过学,在校期间,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由于受的是教会学校的教育,基督教宣扬的“博爱”精神给失去了父爱和母爱的博卡萨以很大的安慰。少年时期的博卡萨特别羡慕牧师,盼望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传教士。在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后,博卡萨拒绝报考高等学府,心甘情愿地迈进了神学院的大门。如果博卡萨真的成为牧师,历史上也就不会有中非帝国了,可惜,他的祖父否定了他的人生设计,坚决要他去当兵。博卡萨的祖父是军人出身,行事果断,考虑事情也很有见地。这位老酋长认为像中非这样贫穷落后的国家,强权就是公理,武力决定一切,只有掌握了武力才能获得权力。因此,他不同意博卡萨选择传教士这一没有出息的行业,而希望他成为一名军人。当时正是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爆发,法国政府为了抵抗纳粹德国的侵略,开始在法属非洲国家招兵买马。所以,刚满18岁性格内向且固执的博卡萨被祖父“揪着耳朵”送进了法营。入伍后,博卡萨对军旅生活很不适应,但艰苦的生活和严格的训练以及战场上的生死搏斗,激发了博卡萨内心的斗志。加上国家长期以来受到法国的殖民压迫和统治,使博卡萨的心理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认为自己少年时的传教士梦想十分幼稚,逐渐认同了暴力和武力决定一切的观念。在军队里,博卡萨勇猛好斗的性格得到了释放。他作战英勇,表现出色。二战中,博卡萨屡立战功,先后获得10多枚勋章,二战结束时已经晋升为上尉军官。在法队连续服役20多年的时间里,博卡萨对荣誉的特殊感受力日益增强,并深受法国历史和文化的熏陶,言行举止俨然一位法国绅士。而且,在此期间他通过对法国历史的了解,深深崇拜上了拿破仑,他幻想有一天自己能建立和拿破仑一样的丰功伟绩,成为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中非的拿破仑”。博卡萨的军旅生涯对其自身而言确实是一种资本。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