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审判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三被告 贝卢斯科尼(8)
    第然告  贝卢斯科尼(8)

    这时候,贝卢斯科尼的劲敌普罗迪从欧盟委员会的主席位子上卸任回国,参加竞选。2005年的大选中,普罗迪率领的偏左联盟获胜,贝卢斯科尼又一次怏怏地退出了政治舞台。六   从贝卢斯科尼看意大利政坛无论纵观各国被审判的国家首脑,还是扫视世界政坛,贝卢斯科尼都是一个独此一家的另类人物。二战结束后,意大利废除了君主政体,建立了议会制的共和国。共和国的实际领导人是政府总理,总统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在实际运作中,意大利实行多党议会政治,政府的组成依靠多个政党联合,因而党派政治在意大利非常突出。但与英国、美国等国家相比,意大利的多党议会政治还不够成熟。宪法规定,意大利议会实行比例代表制选举法。参议院和众议院分别拥有315和630个席位,这些席位的分派是按各政党获得选票的比例多少分配的。政党议会活动是战后意大利现代政治民主的基础,因而竞选人参加竞选的基础是获得某一党派的提名,选民参加选举时也只能在给出的某一个党派的名单上选择,不能跨党派选择。这样一来,竞选人当然需要依赖党派,选民的权利也被局限于某一个党派范围之内。如此便造成了意大利党派的重要性超乎一般,政府往往不是对选民负责,而是对政党负责。政党的位置如此重要,意大利的政党斗争较之于别的国家就越发激烈,成为政治斗争中的主要内容。而意大利政党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政党林立。为了赢得激烈的政党斗争,意大利各政党纷纷把聚敛资金作为重要的手段——从政党干部的薪金支出到竞选拉票,离了钱任何一个政党都无法走远。意大利党派林立,这些政党共有5万多名政党专职干部。为了养活这些政党干部,每年需要支付高达5万亿里拉的费用,对于这笔高额开支,政府无力供应,只能划拨一小部分。大部分都要靠各政党自己设法筹得。要维持政党生存,要加强政党的竞争力,各党派成员不得不掘地三尺,筹措资金。私下里“拿回扣”、“索佣金”等方式就成了一个通行的集资办法。意大利政党通常和企业互相勾结,互利互惠。政党控制了几乎所有大工程项目的承包工作,然后抬高承包价格,将项目承包给企业家,企业家则再付给政党大笔回扣。政党人士和企业家对此心照不宣,坐收渔利,反正花的都是纳税人的钱。这就是米兰贿赂案的根源,也是意大利政坛的背景。基耶萨被捕后供认,当权者和企业集团之间这种奇特的“共生现象”在当时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做法。把持公共部门的政党同企业家的关系都非常“友好”,这一点从贝卢斯科尼和前总理克拉克西之间的“友谊”上可以得到见证。在好友克拉克西的帮助下,贝卢斯科尼在短短十年里便成长为意大利第三大财阀。克拉克西倒台后,失去了靠山的贝卢斯科尼干脆自己登上了政治舞台,罩着自家企业。贝卢斯科尼第二次执政5年间,他在《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上的排名则迅速上升,个人净资产为100亿美元,仅2005年一年就有20亿美元进账,令其他商界人士望洋兴叹。有人评论说,在贝卢斯科尼的灵魂深处,他始终是一个商人,而不是一个政治家。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