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可以肯定的是,黄氏兄弟的房地产等项目,在这些资金的支撑下,都顺利地盖好并发售,资金又源源不断地流了回来。但这是一笔充满人情味的贷款,缺少应有的监督,所以让借贷者没有主动归还的猾性。据参与调查者透露,“资金回笼后他们还是长期不还。这些资金大量转出境外,很可能被用于炒股和炒期货,或用作其他投资。”
事后的追查工作困难重重,因为这些看起来完全是一笔“无主债”,贷款的主体都和黄俊钦兄弟的公司无关,最终无法追究他们的责任。这些违规贷款本来一直深藏于地下,直到2004年中国银行启动股份制改造并开始大量剥离不良贷款时,这些问题贷款才开始水落石出。
在当年的6月,央行及财政部主持了这些问题贷款的竞标,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都应邀参加。最终,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以账面资产50%的价格竞拍得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总计2787亿元的不良贷款。在北京中行这次不良资产的剥离中,以其他公司名义贷出的部分贷款,明确归至黄氏兄弟的“鹏润系”和“新恒基系”名下,总计4亿余元,被列为可疑类资产,随中国银行的整个不良资产包以账面资产23%计价出售给信达资产管理公司。
次年,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又将这4亿余元不良贷款单独打包再次转手,而4家参与竞标者中,有2家公司与黄氏兄弟密切相关,甚至有消息说其法定代表人均为黄俊钦、黄光裕的母亲。这次竞标的价格是原账面资产的40%,看起来是一笔不错的买卖,但就在交易手续都快办好的时候,银监会却出面给予了否决。
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似乎陷入了一个困局--在2004年竞得中国银行的资产包时,信达承诺要在3年之内把它们处理完毕,否则“后果自负”,将由信达自己从资本金中抵扣这些资产,所以信达有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迫切感。
无奈之中,这笔4亿余元的不良贷款又出现在2006年5月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的拍卖中。此次,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公开招标出售北京地区的不良资产包,4亿余元不良贷款被收进一个账面资产总计15.28亿元的资产包中,公告中如此介绍这笔不良贷款:“以某一从事房地产开发和商业零售业的企业集团债权为主”。但几个月过去了,此次招标仍无人问津。
行内人士指出,这笔4亿余元的可疑类贷款,因为既无授信、也无明确抵押物,而且贷款用途不详,长年都不能收回,一般人根本不敢接这块烫手的山竽。唯一能放心接手并十分划算的的人,那无疑是当初贷款的人。如果当时没有银监会的阻挠,那么意味着用1个多亿的代价抹平了4个多亿的问题贷款,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了。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