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骏可复制的成功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一章 青年才俊——唐骏的求学生涯(3)
    第一章 青年才开—唐骏的求学生涯(3)

    “整整两年时间,我都在家里当童工盖房子。”唐骏说,初二期末考试,他只拿了二十几分,“好在那时候文革,大家都不念书,初三回到学校补上来,很快便变成第一了。”

    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唐骏的哥哥成为当地唯一考上大学的“名人”。受此激励,唐骏也开始用心读书,每次考试都是班上的一二名,被当地人称作“巧巧头”。

    “我脑海中总有一些奇怪的想法。在微软的时候,我出过一道面试题——下水道的井盖为什么是圆的?这就是我小时候想的问题。”唐骏说,小时候在老家江苏常州,他曾问过父亲这个问题,父亲说因为圆形是最简单又最美观的几何体,而做搬运工的邻居却说,圆形井盖容易搬运……“后来我就把这个问题当作考题了。我觉得,每个面试者面对主考官提出的问题,即使再简单,也要思考一番再做回答,这是对主考官的尊重,也是稳重的体现;对于难题,其实是没有答案的,甚至是连主考官也不知道答案,考察的就是思维能力,应试者只要发挥创造性思维回答就行了。”多年以后,“巧巧头”把年少时的问题当作考题抛给it精英,他并不在乎答案是否正确,他在乎的是一个人的处事态度。

    混沌三年,最后一载辨清方向

    进入“北邮”之后,唐骏参加了新生统考,成绩位居570人的第一名。“他们跟我不是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的,我不应该跟这些人一起上学。”一股轻蔑之情油然而生。

    北京邮电学院(后更名为北京邮电大学)在当时是著名的“八大学院”之一,但毕竟不是唐骏的第一志愿,专业也是他兴趣有限的理论物理。于是,他心怀不满、不肯努力、自暴自弃,成绩自然就哗哗地往下掉,大学头三年,唐骏的专业成绩是中等偏下。他像一个骄傲任性的孩子,得不到宠爱便选择特立独行。

    “花5个月学一本书考90分,不如花3天考60分,学习能力比分数更重要。”直到现在,唐骏依旧认为,与其花很长时间在书本上,不如好好研究研究学习方法。“我不是鼓励学生玩突击学习应付考试,而是希望大家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和习惯,以更好地适应将来工作岗位的要求。”唐骏用自己的经验告诉学生们,学习能力比分数更为重要,尤其是踏上工作岗位后,学习能力才是对一个人最大的挑战,而这种能力是可以从小培养的。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