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评传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四节 纵横捭阖,进退有据(2/2)
    (四)“声名功德是本官的,余光治润是众人得耳”

    张之洞为官一生,十分注意博取口碑,维护自己的廉正形象。无论抚晋、督粤、经营荆楚,还是入赞廷枢,他都颇得人望,“一时称贤”,⑥在民众心目中,大体保持了廉洁清正的声名。他在一封给侄子的信中,于谆谆告诫之间,相当自得地描述了自己的官风:

    良民颂声载道,公事无瑕可指,虽有强宗、讼棍,彼何能为。至于绅士之十分狡很者,若自揣力不能锄去而降伏之,则亦不能不略用笼络驾驭之法,免致挠我政事。……既不恋缺,更可放手办事,专心为民,即使将钱漕赢余减去大半,亦不过与无缺等,尚落得口碑载道,万家尸祝也。……州县处处克己恤民,劣绅何从挟持煽动哉。侄能禀请减成征收,又能捐巨金办缉捕破重案,已是探骊得殊,闻之深为欣慰,勉力为之,必然与地方日臻浃洽,……须知声名功德是本官的,余光治润是众人得耳。①这一长篇自白,道出张之洞数十年为官治民的经验之谈,勾勒出他作为集儒臣与能吏于一身者,既重立功立言,更重立德的内心世界。对于这种心态,不可用“求虚名”一言以蔽之。诚如张之洞所言,为官清正所获得的“声名功德”固然属于为官者,而其功其德却造福于百姓,“余光治润是众人得耳”。这正是民众不会忘却古往今来真正给国家民族留下实绩功业的政治家的原因所在。

    ②见《世载堂杂忆》第54页。

    ①胡编《年谱》卷六。

    ②《清史稿》卷四百三十七,列传二百二十四,第12380页。

    ③许编《年谱》卷四,第78页。

    ①《全集》,卷三十七,奏议三十七,《江苏办理捐借并无抑勒片》。

    ②《全集》,卷二百二十六,诗集三。

    ③《清史稿》卷四百三十七,列传二百二十四,第12382页。

    ①许编《年谱》卷九。

    ②《全集》,卷二百二十六,诗集三。

    ①《全集》,卷二百二十八,《抱冰堂弟子记》。

    ②《论语·雍也》。

    ③《二程遗书》卷七。

    ④《全集》,卷二百二十六,诗集三,连珠诗之十六。

    ⑤《全集》,卷二百二十,书札七,致张野秋。

    ①《清史稿》卷一三一,第3904页。

    ②《张文襄公奏稿》卷二十九。

    ③④⑤《全集》,卷二百二十六,诗集三,连珠诗之九,之十二,之二十六。

    ⑥《清史稿》卷四百三十七,第12382页。

    ①《全集》,卷二二九,家书,致侄子密。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